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新进“关系方”成最大客户 超亿元“验收单”未盖章 兴禾股份携“超50%下滑净利润”闯关IPO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1-20





图虫创意-259861223885242371.jpg

  苹果产业链公司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禾股份”)即将迎来创业板上会。本网记者注意到,2020年,兴禾股份营收同比下滑超过2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且据公司预测,盈利下滑的趋势将在2021年持续发生。

  兴禾股份因苹果产业链公司而被市场所熟知,报告期内,公司来自苹果产业链的收入呈持续下滑趋势。与此同时,兴禾股份出现的新“关系方”为公司带来大量订单,公司对主要客户销售“验收单”出现超亿元大额销售“验收单”未盖公章等情形。在此情况下,公司相关收入确定的真实性及合规性受到监管关注。

  营收下滑超20%、净利润下滑近50%

  招股书显示,兴禾股份主营工业自动化设备及配套配件治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自动化设备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的电芯制造、电池封装、电源组装和手机组装四个领域,部分应用于光伏设备制造、动力电芯叠片、通讯设备组装等领域。

  公司信披材料显示,2020年,兴禾股份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下降了49.77%,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下降了53.62%。根据公司的测算,2021年,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约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持续下滑12.44%-21.1%。

  此外,公司来自苹果产业链的收入亦呈大幅下滑趋势。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兴禾股份实现的自动化设备销售收入中应用于苹果产业链的金额分别为5.83亿元、4.91亿元、3.21亿元和7288万元,持续大幅下滑。

  在此情况下,兴禾股份报告期内新进“关系方”带来的高额新增业绩,及公司对主要客户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格外受到监管关注。

  新进“关系方”成最大客户

  招股书显示,2020年3月及7月,兴禾股份主要客户珠海冠宇的股东小米基金、俱成秋实和广东恒兆亿分别前后成为公司股东。由于三位股东持有兴禾股份及珠海冠宇的股份比例均未超过5%,因此均不构成两家公司的关联方,公司及珠海冠宇也不构成关联方。

  但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冠宇在报告期内向兴禾股份进行了大额采购,在前者“三位股东”同样入股兴禾股份后的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而在此之前,两公司并无交易。

  招股书显示,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珠海冠宇对兴禾股份的销售贡献比从之前的0一跃升至9.97%及33.55%。由此,珠海冠宇一跃成为兴禾股份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第五大客户及第一大客户。同时,2020年,兴禾股份也成了珠海冠宇的第五大设备供应商。

  兴禾股份信披材料显示,公司与珠海冠宇合作开始于2019年5月。2019年、2020年,分别获得珠海冠宇1474.65万元和1.42亿元的新签订单。

  本网记者注意到,兴禾股份2019年获取的珠海冠宇1474.65万元的采购订单,截至2019年末,全部均未消化。

  且直到2020年前11个月,兴禾股份在对珠海冠宇确认收入的930万元销售收入中,仍仅有819.7万元、55.58%的金额来自于公司的“2019年的1474.65万元订单”。在此情况下,珠海冠宇2019年向公司发起采购订单的必要性,及该公司在2020年上、下半年又分别向公司增进超过4千万元、近1亿元订单的原因和必要性值得关注。

  超亿元验收单未盖章

  另需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兴禾股份对另一前五大客户之一的赛尔康的销售收入的确认,存在验收单“只签字未盖章”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赛尔康通过“只签字、不盖章”确认的“内部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存在“频次多、金额大”的特点。招股书显示,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赛尔康对兴禾股份未盖章的验收单金额分别达7627.13万元、3424.73万元,占兴禾股份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分别达14.32%和19.68%。

  2020年,除了赛尔康,兴禾股份“只签字没盖章”的客户及确认收入仅有宁德时代的110.5万元的销售收入。在此情况下,赛尔康前后超亿元的“未盖章验收单”的存在尤显特殊。

  此外,根据兴禾股份提供的相关订单信息,赛尔康的“验收单时间”全部早于该公司“内部验收报告的落款时间”。

  且根据赛尔康对兴禾股份100万元以上订单的“验收单时间”及“内部验收报告落款时间”的差异情况来看,赛尔康2020年下半年对兴禾股份的验收报告,累计存在至少6171.59万元的采购,无“内部验收报告落款时间”。在此情况下,赛尔康“验收单”时间的确定及兴禾股份“收入确认时间”的确定依据令人费解。



  转自:中宏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