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一起教育”递交招股书 3年亏损25亿元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16





图虫创意-257952171051712554.jpg

  据了解,一起教育科技是一家面向基础教育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智能教育公司,通过产品、技术、内容,实现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打通,为学生、家长、老师提供综合智能学习空间。

  目前,一起教育科技采用“校内+课后”整合模式,拥有包括学校教育平台“一起小学”“一起中学”;家庭教育平台“一起学”以及中小学在线学科辅导平台“一起学网校”、还有面向社会教育的“一起公益”。

  目前,一起教育科技已为全国超过90万教师、5430万学生、4520万家长提供教学、学习和评测应用,截至2020年前9个月,一起教育科技已服务全国7万所学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2020年上半年,一起教育科技为中国约56%的小学,60%的初中和7%的高中提供智能的校内教室解决方案。自2012年启动以来,使用一起教育科技智能校园教室解决方案的用户已完成了超过72亿份家庭作业。

  6年5轮融资26.3亿元

  虎基金、顺为资本等投资

  据“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一起教育此前累计进行5轮融资,2012年12月完成来自顺为资本500万美元A 轮融资;2013年9月完成顺为资本等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7月完成老虎基金、HCapital、顺为资本等C轮2000万美元融资;2015年2月完成HCapital领投,淡马锡、DST和顺为资本等联合投资的1亿美元D轮融资;2018年完成淡马锡、中信产业基金、顺为资本等2.5亿美元E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约为26.3亿元人民币。

  在股权架构上,此次IPO前,创始人刘畅持股为17.1%,顺为资本持股为20.2%,是一起教育科技最大股东。

  3年亏损25亿元

  营销费用高涨

  财务业绩方面,根据招股书披露显示,一起教育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0亿、4.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75%。今年疫情对一起教育的催化作用明显,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的9个月内一起教育科技的净收入为8.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48%。

  其中K12在线课程逐渐成为其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分别为9388万、3.60亿元人民币,占比为30.2%、88.5%。2020年前9个月,该业务营收为7.51亿元人民币,占比为93%,持续发展K12在线课程已经成为一起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毛利润方面,一起教育2018年、2019年、2020年前9个月毛利润分别为2.06亿、2.33亿、4.85亿元人民币。

  利润方面,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9个月,一起教育分别净亏损6.56亿、9.64亿以及9.75亿元人民币,亏损呈持续扩大趋势。

  持续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经营费用的不断上升。招股书显示,营销费用从2018年的3.03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84亿元,同比增加82.7%,这一指标在2020年前三季度上涨至8.51亿元,同比增加92.5%,接近2018年、2019年两年之和。

  在线教育行业整体向好

  亏损难题依旧待解

  据“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至10月,在线教育行业共有83起融资,同比去年同期122起下降31.97%;融资总额超356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25.9亿元增长182.76%。其中,猿辅导、作业帮、豌豆思维、火花思维等更是获得超10亿元的高额融资。此外,还有大米网校、美术宝、编程猫、阿卡索等知名在线教育平台获得融资。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在其他行业资本遇冷,融资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一直能保持较高的融资频率,受到众多资本的青睐。但从趋势来看,相比于前几年“广撒网”的投资形式,现在资本变得更加谨慎,更倾向于头部企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此外,陈礼腾表示,一直以来,在线教育行业存在以下两个痛点。第一,转化率低,获客成本高。在线教育潜在用户的获取需要投入较高的营销成本,而且转化率普遍不高。第二,普遍亏损。在线教育前期的高额投入再加上在线教育公司盈利周期长,导致目前在线教育企业大多处于烧钱阶段。

  而这与行业竞争加剧的现状有关,国内在线教育竞争激烈,学而思网校、跟谁学、网易有道、新东方在线等已上市企业和猿辅导、作业帮等头部企业以及字节跳动、腾讯互联网巨头等都在布局在线教育。



  转自:青岛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