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吸入用新冠疫苗大消息!疫苗巨头突然爆发:A股20%涨停!H股飙涨超60%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03





  今日早盘,A股延续昨日强势,继续小幅上攻。盘面上,虚拟现实、元宇宙、新冠药、文教休闲等板块涨幅居前,航空、电力、银行、保险等板块小幅下挫。北上资金净流出54.46亿元。

  重磅政策利好

  虚拟现实掀涨停潮

  虚拟现实概念早间放量高开高走,板块指数一度涨逾3%,半日成交超昨日全天成交,个股掀起涨停潮,锋尚文化、佳创视讯、华立科技等多股20%涨停,恒信东方、风语筑、恺英网络等逾20股涨停或涨超10%。

  在虚拟现实强势带动下,元宇宙、云游戏、IP变现等板块亦全线走强,城市传媒、创维数字等涨停。游戏ETF、游戏动漫ETF、VRETF等也纷纷大幅拉升。

  工信部网站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虚拟技术和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线上化”“虚拟化”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尤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虚拟现实产业呈现燎原之势。

  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38.5%。其中,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各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扶持虚拟技术发展,上海通过聚集亮风台、大朋、咪咕视讯等产业主体,开展了中山医院AR可视化辅助等场景应用;北京以石景山园区为中心,已吸引百余家虚拟现实企业入驻;成都在高新区、天府新区发展VR工具/平台软件研发,着力打造VR内容制作运营高地和VR软件创新研发高地……

  中信证券认为,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有望为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奠定发展基础,明确的销量目标亦有望持续推进行业繁荣。看好虚拟现实行业的长期机遇,建议关注整机、关键零部件、内容端的优质企业。

  新冠药概念走强

  继上海开启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也已开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其中,无锡、淮安和扬州率先开放康希诺生物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雾优?的预约和接种工作,可为广大市民提供不用打针的疫苗接种服务。

  受此消息刺激,康希诺AH股联袂暴涨。A股开盘后快速20%涨停,这已是其连续第8日上涨,合计上涨近1倍,创半年多来新高。H股早间更是一度飙升逾60%,亦是连涨8日,累计涨幅高达逾180%。

  歌礼制药今日发布公告,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前沟通会议(Pre-IND consultation)后,歌礼制药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新冠口服候选药物蛋白酶(3CLpro)抑制剂ASC11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歌礼制药早盘也一度大涨近27%。

  在康希诺、歌礼制药大涨带动下,新冠药概念股整体大涨,板块指数一度涨逾4%,创3个多月来新高,翰宇药业亦20%涨停,拓新药业、中国医药等涨停或涨超10%。香港创新药ETF、生物科技ETF、恒生医药ETF均涨超5%,并占据ETF涨幅榜前三位。

  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新冠药等相关概念股业绩呈下滑趋势。以康希诺为例,上周末其公布2022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下降77.08%,净利润由去年同期13.34亿元转为亏损4.74亿元。

  康希诺在三季报中表示,2022年以来,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2021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海内外多国均出现新冠疫苗因超过保质期而不得不报废的现象,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宣布不再接受新冠疫苗的捐赠;同时,随着更多新冠疫苗产品的紧急使用和上市(包括针对流行株及变异株的新一代疫苗及多价疫苗),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持久力及定价等都是行业核心竞争要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基于上述原因,并根据未来使用计划,康希诺还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2022年1月—9月,对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5.26亿元。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