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科创上市公司集聚效应凸显 助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11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亮出了2022年成绩单,也为2023年圈出重点工作,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词。

  公开资料显示,各地两会期间,广州、苏州、青岛、合肥、长沙等地公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成为贯穿去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今年的重点发力方向。

  《证券日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地区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汇聚了大量科创公司,加速了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创企业集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的枢纽作用也越发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申宇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过去依靠大量要素投入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向创新型驱动的集约经济转变,科技创新有助于各地转变发展思维,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

  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逐步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之地,并为之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融资资金,推动了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A股市场共有1076家注册制上市公司,累计发行募资总额达1.19万亿元,重点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

  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前述广州等地区培育了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量高科技企业,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向前。

  从所属地来看,苏州(52家)、广州(34家)、合肥(21家)的注册制公司数量均位居全国城市前10位。以苏州为例,相关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9家、总数达到241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48家、位居全国第三。再如合肥,2022年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4家、科创板6家,总量分别居全国第十三位、第六位。

  “上市公司的集聚,一方面可以有效将地方政府资源与自身技术优势相结合,同时借助资本市场的高效融资功能,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资金介入,另一方面也会使地方高学历人才数量增长,这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北京阳光天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维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申宇婧认为,上市公司由于具备融资便利的条件,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实现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更好地配置。

  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把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作为2023年的重点任务。

  王维嘉表示,目前来看,科技创新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加速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使得本地经济的发展更有质量与延续性。

  据相关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青岛将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持续发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苏州将聚焦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聚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将加快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增强“链长制”服务效能,优化“16+N”重点产业链布局,加快壮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成为第二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当前,各地对科技创新特别重视,综合运用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建设高科技产业园等方式,大力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引领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改善当地产业经济结构。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科技创新往往活跃,这表明,中国经济的转型正在扎扎实实推进。”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关键制度创新,也健全完善了资本市场的功能体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权激励为上市科创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激励工具,有利于科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技术并购能够显著带来技术创新产出效应和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对科技创新协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富联副总经理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建议,需进一步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覆盖度,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科创类企业的挂牌融资和股份流通需要,同时促进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的提高,优化投资机构参与和退出机制,提升投资机构参与科技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