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3年64家!广州企业上市“领头羊”计划超额完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12





  1月11日,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总结大会暨2022广州拟上市企业“领头羊”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会上,《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白皮书(2020-2022年)》正式发布,对实施“领头羊”三年行动计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展现广州上市公司的主要情况和特点,对后备拟上市企业的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进行探讨展望。

  据介绍,自“领头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三年间广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4家,其中2020年新增22家,2021年新增23家,2022年新增19家,超额完成行动计划上市工作。

  截至目前,广州境内外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8家,总市值近3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广州共有超400家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进行动态管理,上市后备力量充足。

  记者了解到,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广州将制定实施新一轮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上市公司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三年新增上市公司64家,超额完成计划

  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不仅影响科技创新,还关乎产业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广州紧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出台了系列政策“组合拳”。

  2020年5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制定实施《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和竞争力为导向,提出用三年时间推动60家企业上市的目标。

  自“领头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三年间广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4家,其中2020年新增22家,2021年新增23家,2022年新增19家,超额完成行动计划上市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244家,累计募集资金超5800亿元。现有境内外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8家,总市值近3万亿元,不仅打响了资本市场的“广州品牌”,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超50%新增上市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时值“领头羊”计划阶段总结之际,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粤开证券研究院编制了《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白皮书(2020-2022)》,对推动企业上市的工作成效、广州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梳理,对后备拟上市企业的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进行探讨展望。

  据白皮书,“领头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州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广州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州地区的上市公司呈现出制造业企业占比高,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多,成长、盈利、运营能力强等特点。

  一是“制造业当家”的特色鲜明,广州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占据绝大多数。21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中,有109家工业企业,占比五成。工业品类丰富,41个工业大类中广州上市企业覆盖了26个,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居多,中游资本品、下游消费品行业分别有55家和31家上市公司,占工业上市公司的比重达84.3%。其中,工业企业中又以制造业为绝对主力,电子、石化、汽车行业竞争力较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加速发展,近三年来,新增上市企业中超50%的企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广州民营中小企业积极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广州上市公司的生力军。广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诞生地。218家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半数,达到125家。广州民营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近三年新增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达45家,占比超70%;从规模划型看,中小微企业集中度较高;从板块分布看,科技创新属性明显、民营中小企业聚集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民营上市公司行业覆盖广、竞争活力强,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是金融赋能企业成长,广州A股上市公司在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方面具有较强优势。2022年上半年广州A股上市公司营收8453.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净资产收益率(ROE)3.1%,总资产周转率为0.15,平均资产负债率68.6%,2021年研发投入合计482.8亿元,相关指标优于大部分一线城市。广州上市公司通过首发募集资金金额达2425.0亿元。再融资方面,共有74家广州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募集资金,合计金额为3177.5亿元,另有14家企业通过配股募资77.8亿元。在资本市场加持下,广州上市公司“经济体”已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是上市公司对产业升级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加速释放。上市公司具有延伸产业链上下游的强烈意愿,可以利用资本链开展产业整合、完善产业配套,助力广州加速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例如,以广汽集团和小鹏汽车引领的汽车产业链,“领头羊”计划期间成功推动小鹏汽车登陆美股,并于2021年在港股二次上市,两次上市募资均超百亿,不仅提高了小鹏汽车研发创新能力,加速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更带动广州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再如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推动8家生物医药公司成功登陆境内资本市场,加快了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

  后备拟上市企业储备充足

  截至2022年末,广州共有超400家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进行动态管理,其中,在会在审企业有37家,在辅导企业有45家,上市后备力量充足。

  其中,从行业分布看,后备企业中科创企业占比高。在会在审企业中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科技公司数量最多,共有13家,占比超三成。在辅导企业则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导,共有14家,占比31.1%。从目标板块看,在会在审企业多选择在创新、科技属性明显的板块上市,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分别新增有14家、9家和2家,占在会在审企业比重达67.6%。辅导备案企业中,21家企业拟上市板块为创业板,占比近50%。从专精特新数量看,在会在审企业中有17家企业为全国、全省或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占比为45.9%;在辅导企业中有23家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半数。

  “领头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州秉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思路,围绕培育新增上市公司、优化资本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部署,通过设立广州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广州资本市场培育系统”,建立广州市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资本市场专家库、机构库,以及加强宣传培训、常态化开展投融资路演等举措,构建起摸查储备、培训辅导、路演对接、协调帮扶、奖励补贴等全过程全链条的发展服务体系,常态化精准化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不断增强资本市场“穗军”力量。

  面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广州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直接融资支持。当前广州市、区层面的企业成功上市后奖励补贴最高可达1400万元。近年来,广州市层面累计为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发放资本市场奖励补贴超4亿元。

  助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等向纵深推进,叠加产业转型、湾区建设的新需求,广州企业有望加速壮大,上市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当前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基础持续强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独特优势,将助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高水平循环。

  据介绍,下一步,广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新一轮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上市公司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是实施科学分类指导,夯实上市后备梯队。密切关注最新政策动态,加强与证监部门、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增强企业上市意识和信心,指导企业做好上市路径规划。做好产业梳理,结合地方特色、行业特点、企业需求,对规模以上企业和市场前景好、持续经营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摸底、调度和筛选,完善广州拟上市企业库,不断提升服务精准性、专业性、便利性。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持续优化企业上市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大湾区核心地理位置优势,用好跨境金融业务发展优势,坚持境内境外上市并举,根据A股、港股和美股各自特点,引导各类型企业合理申报拟上市交易所和板块,提升上市效率。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事前辅导防范、事中优化办理、事后跟踪督促”的全周期工作体系,更好支持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做优做强。

  三是支持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协同联动、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开展针对上市公司等优质资产的产业并购工作,形成战略性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广州国企规模大、资源多,以及民企创新强、机制活等互补优势,鼓励国有资本加大对具有战略重要性、高溢出效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与产业链企业的科研合作力度,沿产业链主动参与重点产业链上市民企或者产业龙头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资产交易定价的重要作用,鼓励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助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四是加强创投行业建设,促进产业与资本的早期对接。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功能,强化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充分调动产业引导基金和优质创投机构的积极性,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市场化退出渠道,发挥产业资本在产业深度和资本厚度方面的双重优势,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多做“雪中送炭”式的投早投小投科技,分行业分赛道举办投融资对接会、项目路演等活动,助力拟上市企业对接创投资本、产业资本,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高水平循环。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