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阿拉丁再融资疑云:首发募资尚未用完 两次募投项目选址相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1-12-13





  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的阿拉丁(688179.SH),在今年11月发布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修订稿》(简称债券修订稿),该公司拟募资3.87亿元(含本数)。


  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要求,阿拉丁进一步说明本次募投项目“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与前次募投项目“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拟研究开发的新型试剂品种是否存在重合,如有,请具体说明相关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融资必要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阿拉丁《债券修订稿》中募投资金拟投向的“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与该公司科创板IPO招股书中募资拟投向的“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选址相同。此外,截至2021年12月4日,阿拉丁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项目投入进度仅为45.04%。


  两次募投项目选址相同


  12月10日,阿拉丁发布收到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印发的《关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简称《落实函》)。《落实函》要求,阿拉丁进一步说明本次募投项目“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与前次募投项目“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拟研究开发的新型试剂品种是否存在重合,如有,请具体说明相关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融资必要性。


20211213102054633.jpg


  根据阿拉丁发布的《债券修订稿》,该公司此次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87亿元(含本数),具体募集资金数额由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或由董事会授权人士)在上述额度范围内确定。阿拉丁此次拟募集资金中,1.04亿元用于阿拉丁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建设及其配套项目,1.23亿元用于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阿拉丁上述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拟计划通过投入生产车间装修升级,购置设备、增加相应人员配套设施等,扩充产品库的种类数量,增强公司在科研试剂领域的竞争力。阿拉丁拟在上海市奉贤区楚华支路809号总投资1.37亿元,该项目拟对现有的生产车间进行装修升级,同时引进配套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阿拉丁称,公司上述项目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6.90%,税后净利润为2508.52万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79年(含建设期)。


  阿拉丁表示,目前公司自主生产的科研试剂品种超过3.7万种,相对丰富,但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跨国巨头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阿拉丁2020年科创板招股书显示,公司拟投入1.48亿元,用于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该项目选择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楚华支路809号,与公司《债券修订稿》中“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拟选址相同。阿拉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已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证书号为沪(2018)奉字不动产权第018903号,其中,土地使用权期限至2063年9月22日。


  前次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


  根据首轮问询回复,截至2021年9月30日,阿拉丁科创板IPO募投项目中,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1532.11万元,已投入金额占该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的比例为10.38%,云电商平台及营销服务中心已投入募集资金1014.01万元,已投入金额占该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的比例为9.59%。


  阿拉丁回复称,截至2021年12月4日,该公司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项目投入金额6650万元,投入进度为45.04%。阿拉丁表示,已部分支付采购合同款项,若上述待执行合同全部交货、款项全部完成支付,则公司本项目投入进度为53.17%。“受场地装修及设备购置进展缓慢的影响,该项目延期后预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3年10月。”


  根据阿拉丁公告,该公司上述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项目剩余募资使用计划中,2023年8月-2023年10月,第三批设备全部交货完成并完成安装调试,实验管理软件系统、数据库等软件投入,募投项目全部完工。


  在前次募集资金中尚有较多资金未使用的情况下,阿拉丁拟通过发行债券再融资的原因是什么?


  2021年前三季度,阿拉丁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5953.69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3.53%、23.52%。其中,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1.68%、24.01%。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