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康冠科技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36%-167%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2-07-11





  康冠科技(001308.SZ)预计今年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大幅增长,预计扣非后净利润将增长138.3%-173.75%。在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该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上半年业绩预计大增


  7月10日晚间,康冠科技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2亿-6.69亿元,同比增长135.99%-167.09%;基本每股收益1.18元-1.33元。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image.png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康冠科技表示,该公司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该公司智能交互显示产品业务量增长、智能电视平均尺寸增大、核心原材料价格下降、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汇率变动、及政府补助增长等多重积极因素所致。


  康冠科技于今年3月份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资料显示,康冠科技成立于1995年,总部坐落于深圳,深耕平板显示终端产品领域,是国内较早致力于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商用液晶显示终端及医用液晶显示终端产品的厂家,在深圳、惠州多地均设有智能制造产业园,总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


  目前,康冠科技产品矩阵包括液晶电视产品、商用显示产品、医疗显示产品、AR智能镜显产品、应用软件产品五大类,同时拥有17条智能显示产品整机生产线、18条显示模组生产线、17条机芯板生产线。


  2021年,康冠科技的营业收入构成为:智能电视占比47.45%,智能交互平板占比26.07%,专用显示设备占比11.73%,设计加工业务占比10.9%,液晶面板销售占比3.11%。


  在液晶电视领域,康冠科技产品覆盖22英寸至86英寸,可全面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而在商用显示领域,该公司已全面进入拼接显示单元、智能交互平板、电竞显示器等细分领域。


  从2019年至2021年,康冠科技别实现营业收入70.31亿元、74.14亿元、118.89亿元,净利润5.31亿元、4.85亿元、9.23亿元。


  康冠科技自2001年起已连续二十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自2014年起连续七年保持5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增长持续稳健。


  另外,从2018年至2020年,康冠科技交互显示产品营收分别高达16.08亿元、21.76亿元和26.47亿元,复合增速达28.3%,同期营收占比则分别达到了23.46%、30.95%和35.70%,呈现出大幅提升之势,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20.81%提升到2020年的22.51%。这意味着,该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及业务规模都保持着稳步提升的良好状态。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智能显示产品的功能需求和应用需求也不断提升。为了维持稳步上升的体量和行业地位,康冠科技以技术为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21年中旬,该公司研发工程师达1263人,占员工总数的21.40%,从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1亿元、2.75亿元和3.22亿元,复合增速达20%左右。


  康冠科技获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截至2021年中期,该公司持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已近400项、软件著作权超300项。与此同时,该公司在交互系统、智能主控板卡、智能触控模组等诸多软硬件上也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在触控技术、无线传屏、动作感应、语音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上拥有了丰富经验,全流程软硬件定制化研发设计优势凸显。


  智能交互显示行业是一个技术引领发展的行业,新技术带来新产品,新产品激发新需求。智能交互显示产品主要面向教育、办公、会议、电竞、安防、商业展示、医疗等领域销售。商用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与配套核心材料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康冠科技自1995年进入显示行业以来,经历了由阴极管显示技术向液晶平板显示技术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客户资源。该公司通过自主全流程软硬件定制化研发设计,不断提高改善小批量、多型号柔性化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及各区域市场本地品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未来康冠科技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全球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顶尖的智能显示产品专业制造商。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