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ST麦趣控股股东急于减持而违规 三大高管因业绩披露不准被处罚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0-08-10





  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61%的*ST麦趣(002719.SZ)近期状况频出。该公司控股股东麦趣尔集团因在距离减持计划披露日未满15个交易日即减持而违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此前,*ST麦趣在业绩预告、快报中关于2019年净利润的数据与2019年年报中披露的净利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违规减持


  8月8日,*ST麦趣发布公告称,公司获悉控股股东新疆麦趣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麦趣尔集团)的证券账户存在距离减持计划披露日未满15个交易日即减持的情形,公司与麦趣尔集团进行了核实,本次减持行为是被动减持所致。


  2020年6月12日,*ST麦趣公告称,公司收到中信建投通知,中信建投将通过但不限于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对麦趣尔集团信用担保账户进行强制平仓,预计每90个自然日通过集合竞价方式交易174.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


  彼时,麦趣尔集团持有*ST麦趣7994.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5.91%。麦趣尔集团在自计划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44.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其中,预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被动减持数量不超过348.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预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主动减持股份不超过696.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其中,包括2020年6月10日公告的麦趣尔集团已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1.06%即184.92万股。


  然而,6月12日至7月7日,麦趣尔集团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减持所持有*ST麦趣股份153.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81%,交易总金额为978.78万元。


  麦趣尔集团的上述减持行为,违反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第八条“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由证券交易所予以备案”,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深证发〔2017〕24号)第十三条“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应当在首次卖出股份的15个交易日前向本所报告备案减持计划,并予以公告”等规定,本次减持构成违规减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对于控股股东上述违规减持行为,*ST麦趣只是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巩固学习《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严格履行减持计划事先报备及预披露的要求,而麦趣尔集团也只是表达了歉意。


  业绩预告、快报频频修改不准被处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关注到,*ST麦趣因为2019年业绩预告、快报中净利润数据频频修改,但与最终的数据仍存在较大出入而被处罚。


  2019年10月23日,*ST麦趣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预计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1800万-3600万元。2020年2月2日晚间,该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披露预计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400万-800万元。


  2月3日,*ST麦趣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的更正公告》,披露预计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400万-600万元。2020年2月29日,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披露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52万元。


  3月2日,*ST麦趣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更正公告》,披露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3万元。4月30日,该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但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为-6946.49万元,让市场大跌眼镜。


  *ST麦趣在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年报实际值存在重大差异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相关信息披露不严谨、不准确,风险揭示不充分,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


  新疆证监局决定,对*ST麦趣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李勇、李刚、许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ST麦趣2019年年报显示,李勇为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李刚为公司董事、总经理,许文为该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