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江苏银行消费金融子公司获批 200亿元配股发行价或与首发价持平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0-10-14





20201014101114503.jpg

  近期,江苏银行(600191.SH)经营上操作不断,设立消费金融子公司获批、理财子公司开业、发布200亿元配股计划等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8月初,江苏银行IPO新股上市后4年期满,首发股份解禁,而该公司股价较低,一系列经营动作助威股价意图明显。


  限售股解禁  经营动作连发


  10月10日,江苏银行披露公告称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批复》,该公司获准在江苏省昆山市筹建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该公司表示,筹建工作完成后,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提出开业申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查询天眼查发现,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尚未设立。而根据前期公告,江苏银行的另一家子公司苏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苏银理财)已经开业。该公司布局不断落子,丰富产业链。与此同时,江苏银行200亿元的配股计划也在推进中。


  8月19日,江苏银行公告披露称,江苏银保监局已批准公司全资子公司苏银理财开业。根据江苏银保监局批复,苏银理财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江苏省南京市,主要从事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相关业务。


  江苏银行表示,设立苏银理财是公司主动适应监管新规定等有关要求,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实力,有效防范化解理财业务风险,进一步提高理财专业能力。


  9月22日,江苏银行披露配股预案修订稿,采用向原A股股东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发行股份,配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根据该方案,江苏银行本次配股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江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江苏银行本次配股发行采用市价折扣法确定配股价格,截至10月13日收盘,江苏银行每股价格为6.22元。


  江苏银行当前股价与4年前IPO发行价格持平。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2016年8月2日,江苏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6.27元。


  江苏银行每年都进行现金分红。2016年至2019年,江苏银行的分红方案分别为10派1.78元(含税)、10派1.8元(含税)、10派3.4元(含税)、10派2.78元(含税),合计10派9.76元(含税),每股派现含税0.976元。


  如果剔除含税分红,当初参与IPO发行的投资者,每股成本价5.294元。如果本次配股发行采用折价定价,或将与4年前首发价格持平。


  2020年8月3日,江苏银行2448.0445万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涉及1642名股东,此时,锁定期已满48个月。


  经营数据良好  利润增长率低于贷款垫款增长率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月至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或三年一期),江苏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8.39亿元、352.24亿元、449.74亿元和250.57亿元。


  江苏银行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中,利息净收入是江苏银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报告期内,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78.15亿元、254.47亿元、255.37亿元和160.12亿元,整体保持稳定;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57.79亿元、52.22亿元、60.23亿元和32.37亿元,整体保持平稳。


  利润逐年增高。报告期内,江苏银行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75亿元、130.65亿元、146.19亿元和81.46亿元,2017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95%,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三年一期的报告期末,江苏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分别为7278.44亿元、8639.78亿元、10109.01亿元和11 042.47亿元,保持了稳步增长趋势,2017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85%,这主要是由于江苏银行拓展业务,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导致贷款投放增加。


  现金流逐年获得改善。从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看,三年一期的报告期,江苏银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为-332.56亿元、-144.46亿元、36.48亿元和60.07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51.38亿元、-920.48亿元、-579.58亿元和355.64亿元。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