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中证协提出两融业务风险管理三大措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1-19





  随着资本市场持续交投活跃,融资融券余额自2021年7月中旬以来持续突破1.8万亿元,相应的风险管理也不容忽视。中国证券业协会融资融券业务委员会近期召开券商两融业务风险管理专题讨论会,并于近日向行业内部下发《融资融券风险管理及信用减值计量建议》,推广业内好的经验做法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两融业务规模扩大,使得不少券商流动性覆盖率下降,券商风控体系遭遇考验。某中型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表示,上述文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比如细化信用业务减值标准,有利于更科学地计量损失风险。

  中证协在文件中指出,融资融券业务天然具有交易和杠杆双重属性,管理思路需兼顾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一方面需要强化交易的动态管控,细化持仓集中度及波动率监测;另一方面需不断完善客户征信授信、维持担保品结构合理,切实防范违约风险尤其是大额损失发生。

  具体而言,在业务风险管理措施方面,中证协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审慎授信,把好融资准入关。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征信调查结果及风险承受能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保证金比例等进行动态管理。有的公司对高净值客户的尽调和管理进行了补充和强化,并通过提高平仓线、降低持仓集中度等风控措施,降低潜在违约风险;有的公司通过优化“黑白名单”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信用行为的把控。

  二是紧盯风险,做好事中动态管控。信用账户结构、担保品质量和交易风险偏好等,共同决定了市场波动下信用风险发生概率和潜在违约损失。有的公司构建了多因子风险计分体系,量化个股风险,实现对担保证券的分类管理,并根据市场表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调整。有的公司采取交易前端控制和事中风险防范相结合的方式,综合信用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持仓风险分布、板块集中度等动态控制新开仓限额,实现事中风险增量管理。

  三是趋势思维,用好逆周期措施。多数公司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监测体系,当市场持续交投活跃、融资融券余额快速上涨时,适度从紧调整风控指标,防范风险快速积累;当市场处于估值低位,信用账户持仓分散且杠杆交易意愿较低时,恢复适中风控措施,以维持业务持续平稳发展。

  在信用减值计量方面,中证协表示,应特别关注两融业务风险积累的顺周期性和客户交易行为的差异性,结合市场运行趋势和信用账户风险特征,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充分计提信用业务资产减值准备。

  文件显示,与会专家建议结合两融业务历史运行情况和行业实践,将未发生信用减值合约的减值比例按照0.05%至1.5%的区间计提信用业务减值损失较为合理;对于个别券商基于内部减值模型测算结果超过该区间标准的,应按照审慎原则以模型测算结果为准。

  同时,考虑到减值准备已充分反映当期信用损失和预期信用风险,且风控指标已对融资融券业务按照10%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准备,为避免因重复计算而加重资本消耗,可将融出资金信用减值准备超过公司信用减值模型测算的部分加回核心净资本。



  转自: 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