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超重磅利好!A股“定向降息”:下调40BP!历次调低均有大涨行情 股市稳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0-21





  兄弟姐妹们,来大利好了!A股迎“定向降息”!

  中证金融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

  20日晚间,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金融公司)宣布,2022年10月20日,中证金融决定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调整后各期限档次的费率具体为:182天期为2.10%、91天期为2.40%、28天期为2.50%、14天和7天期为2.60%。

  此次下调转融资费率,是根据资金市场利率水平做出的正常经营性调整,旨在满足证券公司低成本融资需求,促进合规资金参与市场投资,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证金融启动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

  此次转融资市场化改革,旨在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于证券公司多样化融资需求。改革的核心是“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中证金融设置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个期限区间,对应设置三档费率上下限。证券公司可以在1-182天的期限范围内自主确定资金使用期限,并在转融资费率上下限之间报价。转融通平台集中匹配达成竞价交易。当日申报、当日成交、当日资金可用。试点期间,中证金融选取一个期限区间试点竞价,证券公司试点期限区间内的资金需求通过参与市场化竞价得到实现,其余期限区间的资金需求,沿用现行交易方式。

  下一步,中证金融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组织证券公司进行技术系统改造、测试和业务培训,发挥正向引导资金规范入市的积极作用。

  大致就是以上这些利好了。

  转融资业务是融资融券业务配套制度安排,2012年推出,截至2022年9月末,已为市场累计提供资金1.7万亿元,较好地支持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转融资业务采取“固定期限、固定费率”交易方式,随着业务不断深入,期限不够灵活、费率非市场化等问题逐步显现,已难以适应证券公司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众所周知,中证金是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之一,通过证券公司融资业务对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满足投资者融资需求。

  转融资业务,简单地说,就是证金公司将钱借给券商,而券商借到钱之后,可以通过场内两融转借给有需求的股民。

  下调转融资费率,也就是中证金借给券商融资费率降低了,等于券商拿钱成本更低,相应的券商也应该会降低两融费率,说白了就是以后使用融资买入股票的费率更低了,降低交易成本!

  最直接看,此举对证券公司构成利好,降低了证券公司融资成本。

  打个比方,假如泰勒哥成立了泰勒证券公司,大家想跟泰勒借钱加仓炒股,而泰勒的钱也是从证金借来的,现在费率下降,泰勒借给大家的钱费率也下降了!

  这也是能解释一下20日白天,券商板块异动的原因了。

  从监管层面来看,此项政策无疑是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将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促进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于整体券商板块而言,此次下调费率将有助于券商更好优化其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券商业绩。

  从历次下调转融资费率来看,皆对市场存在较大的正面刺激作用。 

  2014年8月15日,证金就宣布182天期转融资业务费率大幅下调80基点,从6.6%降至5.8%。其他期限品种整体费率则保持不变,其中7天、14天、28天、91天期费率仍分别维持在6.2%、6.3%、6.4%、6.5%。 

  随后几个月,上证指数就暴涨了。 

  2016年3月18日,证金公司发布公告再次调降费率,自2016年3月21日起,恢复转融资业务182天、91天、28天、14天、7天等五个期限品种,并下调各期限转融资费率为182天期3.0%、91天期3.2%、28天期3.3%、14天期和7天期3.4%,下调的各期限转融资费率均在30%以上,刺激A股市场迎来了历时超过一年半的小牛市行情。 

  2019年8月7日晚,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80个基点。其中,182天期费率由4.3%下调至3.5%,91天期费率由4.6%下调至3.8%,28天期费率由4.7%下调至3.9%,14天期和7天期费率由4.8%下调至4%。公告称,此次下调转融资费率,是根据资金市场利率水平作出的调整,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融资成本,促进合规资金参与市场投资。

  A50也拉了一小波。祝福周五的A股了!



  转自:中国基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