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新闻老兵”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杨成万    时间:2020-09-24





  【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主题征文】


不忘初心 “新闻老兵”一直在路上


  22个春夏秋冬,我一直是在记者岗位上度过的,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22载寒来暑往,坚守新闻理想,笔耕不止,成为了一名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记录者,收获了作为一位新闻人的充实和成就,人生价值从中得到了体现。


  22年来,我先后获得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8个,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三等奖1个,《学习讲话  提升四力》征文二等奖1个。获得2009年度川报集团优秀编辑记者提名奖,先后被评为川报集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川报集团2011-2013年度、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总书记的讲话,给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新闻老兵,我深受鼓舞,亦倍感责任重大,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方能不负期望,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这个光荣的职业。


  防控疫情:讴歌战役“最美者”


  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虽然不能像白衣战士那样与死神展开争夺战,为患者解除痛苦,但我深知此时需要我们用新闻记者的脚力、眼力、笔力、脑力,讴歌那些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不顾个人安危的“最美逆行者”的博大胸怀;张扬那些昼夜守护在大街小巷的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展现那些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护产品的忘我状态;呈现那些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而复工复产的群体画面……据不完全统计,此间我已采写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稿件100多篇。


  2020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七。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千家闭户、万人宅家。经报社领导同意后,我戴好口罩,背上相机,怀揣采访本,自驾车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北,到了青白江收费站时,被防疫检查站工作人员拦下接受体温检测。遭啦!由于一路上开着暖气,体温已达37.5度。


  我告诉检查人员体温升高的原因,并亮出记者证,表明前去广汉采访的意图后,检查人员让我下车休息几分钟后再次测试体温。还好!这回降到了正常范围,终于被放行,结束了这场“虚惊”。


  我来到位于广汉高新区的奇美铝业生产车间时,在偌大的生产车间里,董事长冯跃平独自一人在走动,平静地看着堆放的铝棒和闲着的加工生产线。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和他都戴着口罩,站在间隔1米的地方展开了对话。


  “目前本是铝产品市场的旺季,公司春节前接到了大量订单,原定在春节后交货,没想到发生了这场疫情,但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公司推迟复工。宁愿少赚钱,也要战疫到底!”冯跃平的一番话,使我感受到了疫情给公司带来的冲击,以及战疫到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位连续20年担任德阳市人大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情怀。


  1月30日中午,新三板上市川企老肯医疗接到一份特殊的订单,武汉火神山医院要求公司于2月2日上午9点前,将400台空气消毒机交武汉专家验收组验收,以用于从2月3日起启用的武汉火神山医院。


  一台空气消毒机涉及几百个零部件,需要多家配套厂联动才能完成。战疫需要就是命令,配套厂家提前复工,成都银行快速审贷,给予公司信用贷款。公司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生产。2月1日上午,400台空气消毒机全部下线,经过紧张的检测、包装,当天晚上专车发往武汉火神山医院。这是一种怎样的速度、怎样的协作精神啊!我立即投入采访,当天就以《火神山医院接诊   400台空气消毒机是“四川造”》为题作了报道。


  苑东生物加班加点生产药品布洛芬注射液和乌苯美司胶囊;凡米科技的手持测温仪日均产量达1200-1500台;事丰医疗器械每天生产口罩10万只;绿色药业首批装配28辆流动应急中药房……


  同心协力战役情,作为一位老记者,我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战疫采访报道之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医生集团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和价值50万人民币的抗感颗粒;企鹅杏仁联合基汇资本发起筹款500万元,并捐赠1万份居家隔离智能监测包……


  这一桩桩、一件件善举,通过我的报道传播出去。


  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同样重要。疫情导致大众消费从线下转为线上,以网络游戏、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率先重启,经营业绩出现逆袭之势。为此,我先后采写了《医联互联网医院战疫  逾25万名患者线上问诊》《停学不停课 客厅变课堂 卓影科技在线教育助力战疫》《晓多科技 智能机器人缓解买家焦躁情绪》等系列报道,以及《大山深处的小相岭隧道热闹起来》《通威太阳能生产线马力全开 新希望乳业全力保障乳制品供应》《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请来医疗专家指导企业复工》等新闻稿件30余篇。


  十年见证:震区巨变不寻常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深入绵阳、都江堰等地,采访券商和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生产自救、灾后重建、证券市场交易等情况进行了报道,当年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时光荏苒, 10年之后的2018年5月,报社推出灾区重建十周年融媒体策划报道,派出多路人马分赴昔日的重灾区看变化、看发展,并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相结合的方式立体播报。我被分到了汶川、茂县一组,接到任务,我与同事们赶紧踏上了采访之路。关注灾区恢复重建成果,从财经角度聚焦民生改善、产业振兴、可持续发展能力,看看1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到原来的汶川县草坡乡,十年前,这里满目疮痍;十年后,这里涅槃重生。鉴于受灾严重的原草坡乡已不适宜人类居住,山上1210户农户迁移到了山下集中安置,同时撤销了草坡乡建制,将其并入绵虒镇。在安置点成立的汶川县仁吉喜目景区管理公司,吸纳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入股农户可以在公司上班,既当股东,又当员工,到了年终还可分红。


  在汶川县雁门乡芤山村,自称“劫后余生”的朱亮,已经是汶川县乐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合作社养了100头牦牛,平均每头价值1万元,将陆续增加到300--400头,做汶川最大的牦牛养殖场。“政府很支持,对牛圈给了2.4万元的补贴。牧场还喂养了能长到200斤以上的熊猫猪。”朱亮说,他们以牛粪猪粪为肥料种植青草,以青草作为牛和猪的饲料,搞起了循环经济。


  在茂县见到李兴秀的时候,她正在和员工们一丝不苟地穿针走线绣羌绣。“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传承羌绣文化的信心和意志!”李兴秀带领人们演绎了一段传承羌绣技艺、弘扬羌族文化的动人故事。她获得了2018年度“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度“四川工匠”称号。


  践行四力: 田间地头有故事


  按照习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特别是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重视全程关注与全时推送,只要工作需要,即使常常“5+2”“白+黑”也无怨言。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我正处于年休假之中。成都交投淮州新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来电,邀我前去现场采访。这是一个我跟了较长时间的选题,但一直未能完成现场采访的任务,现在对方主动联系,机会难得,我当即决定提前结束休假,驱车来到淮州新城,目击新项目的启动,以及建设中的淮州新城通航产业片区的红火场景。据悉,不久的将来,一架架通航飞机将从这里起飞,由此将催生通航制造、通航运营及通航教育培训等产业。对此,我及时报道,反响很好。


  有关机场和飞机的事情,还有4年多前的2016年6月,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我驱车赶往简阳草池镇、芦葭镇,见证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航。在规划的机场周边,我脚踏田野、走村串户,和农户拉家常,与草莓种植大户、羊肉汤馆老板聊发展前景。随后推出组合报道,分析和畅想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对区域经济腾飞的助力作用,获得报社最佳深度报道奖。


  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我两次参与四川省“上市公司三州行”活动,尽管时值寒气逼人的隆冬时节,却丝毫没有动摇我一个“老同志”的意志。我深入凉山州、甘孜州采访,关注三州旅游、投资和企业上市,现场采写了多篇报道。


  为推动创新创业活动,自2015年至今,金融投资报社与成都高新区联合开展“高新创业故事”系列报道。5年来,我采写了110余家企业及其创始团队的创业故事,合计超过33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成都创新创业者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呈现了创新创业企业“众生相”,彰显了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激励和鼓舞更多的有志之士扎根成都这块创新创业沃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街谈巷议皆文章,田间地头有故事。从2017年春节开始,报社推出“新春走基层,财眼看变化”系列报道,让回乡过年记者带着选题,以财经视角看家乡变化,践行“走转改”,提升“四力”。作为一名有着22年记者生涯的新闻老兵,我当然不能缺席,每年春节都带着选题,在回老家重庆涪陵探亲期间,在田间地头、在餐桌上,在与父老乡亲拉家常中发现新闻、采写新闻。


  《合同一签40年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讲述严云淑抱着“是一个人就得做点事”的朴素理念,承包了位于涪陵区龙潭镇群星村五社450亩荒山,签下40年的承租合同的创业故事。虽然严云淑不幸患上乳腺癌,但在手术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组织学员到西南大学参加培训,组建了重庆市涪陵区醉花荫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家乡万吨青菜头走上餐桌  脱贫增收梦想成真》则报道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乡亲们,根据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大量种植青菜头,为涪陵榨菜提供大量优质原材料,从而增加就业、增收脱贫的“事迹”。


  《“鱼痴”文建明的脱贫攻坚路》讲述了从不偷懒,且养了10多年鱼,但“因病致贫”的文建明自强不息,决心继续把鱼养下去的动人故事,彰显其“执著+自强”的人生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其“精准扶贫”的行动。这也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回应。


  资本市场:真心呵护投资者


  我所供职的《金融投资报》始终扎根于资本市场,以助力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为天职,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已任,为投资者利益“呐喊助威”。


  2018年3月,买卖新三板公司圣迪乐村股票的个人投资者,在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上,与四川省梓潼县地税局产生了分歧。对此,我在历时近10个月的时间里,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及时进行报道。最后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明确了新三板股票交易的个税征收政策。该系列报道获得“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2018年度)三等奖,是全国省级纸媒唯一获奖作品。同时被评为2018年度四川新闻奖二等奖。


  铁肩担道义,不是用来装潢门面的标语;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不是一句空话。成都投资者唐女士自2015年2月以来,委托巨景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作为自己的投资顾问,先后向其支付了51万多元的咨询费。但她按照对方推荐买入的13只股票,几乎都无一例外亏损,直接损失加咨询服务费共计233万元。


  2018年3月,我以《成都股民轻信机构荐股亏掉182万  咨询费打“水漂”》进行了报道。该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为此,四川证监局为唐女士开通向中国证监会投诉的通道。很欣慰,我的报道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2年新闻记者生涯,我虽苦犹乐、收获满满、无怨无悔。沉舟侧畔千帆过,虽然即将面临退休,作为一名新闻老兵,作为金融投资报首席记者,我仍然对新闻满怀热情,对职业充满敬畏,对理想不离不弃,权且记下这些点滴,留住美好记忆 ,这些经历便是我一生不舍的财富 。


  作者简介:


  杨成万,男,出生于1961年9月13日,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曾供职于四川省属国有企业。1998年进入《金融投资报》社,先后担任记者、首席记者。先后获得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8个,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三等奖1个,四川省《学习讲话  提升四力》征文二等奖1个。获得2009年度川报集团优秀编辑记者提名奖,先后被评为川报集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川报集团2011-2013年度、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