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求实创新 强化引领保障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文明    时间:2020-09-24





  【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主题征文】


锐意求实创新  强化引领保障

  ——全媒体时代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建工作探析


  在推进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简称“川报集团”)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政治、学理论、夯基础、抓队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布局推进“一中心、双引擎、三矩阵、四支点、五体系”全媒传播体系建设,推动主力军加快进入互联网主阵地,成为传播主流思想舆论的引领者、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有力促进了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本文结合川报集团近年来实践,就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交流一些体会。


  把方向

  以做到“两个维护”为统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媒体“因党而立、为党而办”,融合发展只有以“两个维护”为统领,才能做到方向正、目标清。作为党报传媒集团,必须牢记职责使命,自觉坚持党性原则,把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贯穿于融合发展各环节,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强政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媒体融合发展才能站得高、立得稳、走得远。川报集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一体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旗帜鲜明加强党对媒体融合发展的领导,集团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经济委员会,将集团所有新媒体纳入备案管理范畴,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专项整治,定期备案检查,坚决把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落实到报网端微各类阵地和出版印刷发行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坚决确保新闻信息刊播安全。旗帜鲜明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开辟“网络辟谣平台”,建立封面研究院舆情研究所,建设网评队伍,面对错误舆论、错误倾向,主动发声,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


  强党性,保持正确舆论导向。保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推进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川报集团坚持把全面讲导向,贯彻落实到媒体融合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融媒体产品的内容供给优势,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经常性开展“讲党性”专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极端重要性等有关重要论述,教育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把舆论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有计划开展“讲导向”实践教育,结合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热点舆论宣传引导等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八个全面讲导向”的重要要求,强化讲导向不能含糊、没有例外的思想认识,加强完善制度机制,确保一个标准、一体管理。常态化开展“讲使命”主题教育,围绕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深入开展“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新时代新使命新思维新征程”等主题党日、学习讨论活动,推动集团干部员工把面向互联网输出正能量作为主要任务,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切实担负起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时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集团10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宣传报道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和通气会表扬20余次,省领导批示50余次,400余件作品获四川省新闻奖。


  强定力,保持正确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等党内集中教育,坚持以人民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做到“宣传党的主张要有群众视角,反映人民呼声要有全局视野”。要坚持开门生产,精心组织“走转改”“服务基层解难题”等主题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紧跟需求侧变化,打造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新平台,推出更多有价值含量的爆款产品,涵养人心、抓牢用户,占领传播制高点。要坚持美好向善,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要求集团媒体提高站位、明确定位,在众声嘈杂中喊响美好、向上、向善的声音。开设“民情热线”“正风肃纪麻辣烫”“问政四川”等联系服务群众平台,积极回应、正面引导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帮助群众在大是大非面前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聚共识

  以强化理论学习为先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只有深入学习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精神,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媒体综合实力,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明思路,全面深入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等会议上,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博大精深、科学系统,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新闻舆论战线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川报集团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为重点,采取“全员讲、全员学”方式推动学深学透、入脑入心,不断增强了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强化了贯彻落实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多年探索创新,集团逐步确立了“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融合发展总目标,形成了“导向为魂,进军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内容为王,面向主阵地打造新产品”“技术为先,抢占主阵地引领新潮流”“管理为要,深耕主阵地建立新机制”等具体发展思路和方向。


  谋举措,融会贯通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同准确把握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川报集团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学习培训,每年邀请一批专家学者与干部员工开展交流研讨,每年选派一批优秀骨干外出学习受训,每年组织一批重要课题调研,把吃透理论与把握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建议和高质量调研报告,有效加快了融合发展的步伐。同时,富有成效的学习培训,也使“移动优先策略、视频化生产转型、媒体智能化建设、资源整合一体化生产”等新理念新要求深植党员干部心中,成为自觉为之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促转型,联系实际学。坚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与推动实际工作统一起来。川报集团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深化融合的思路、解决难题的办法、推动工作的措施,先后出台《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关于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意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着力以“传媒+文旅+文博”等形式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集团产业发展的意见、方案,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和一揽子改革措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集团入选首批“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


  夯基础

  以建强组织为支撑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融合发展中要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把资源要素充分整合,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融合发展的“红色引擎”,在凝心聚力、同频共振中画好最大“同心圆”。今年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有力提升了各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让基层党组织焕然一新,形成了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一体化布局中优化组织体系。全媒体时代在融合发展中健全优化党组织体系,就是要切实做到媒体融合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川报集团在推进一体化布局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党组织的架构设置,使组织体系建设与媒体机构改革一起谋划,使党组织的整合设立与媒体单位(部门)合并新建,一同开展,始终确保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着力弱化行政架构,打破横向壁垒,将采编、技术等不同岗位党员按照工作联系紧密程度,试点跨部门组建党支部,增强了新媒体生产链相关环节间的横向衔接,为实现党建与融合发展同频共振提供了组织保障。在集团2020年新一轮媒体机构改革后,优化调整党总(支)部69个,使基层党组织体系更加科学优化,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强化组织力。组织力是党组织攻坚克难的坚实支撑。在推进融合发展中,强化组织力建设,就是要团结动员全体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川报集团按照“月月有活动,次次有创新”的要求,推动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内生活,紧贴实际开展组织活动,着力凝聚党员干部思想行动,做好重大宣传报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主题报道中,集团组织党员带动示范,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各项新闻宣传任务。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道中,各党支部创建“项目化”报道组,开展“战役化”新闻行动,全省最早上线“脱贫攻坚”掌上平台,最早进驻大凉山开展蹲点报道,“凉山战报”专栏目前已推出800余篇融媒报道,相关内参获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在决战脱贫攻坚最后阶段,策划启动“百县千村行”采访活动,抽调300余名党员骨干冲锋一线、率先发声,以强大的舆论声势助推全省上下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强大组织力和创新落实力。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增强战斗力。坚持把重大突发事件作为检验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战场、考场,在木里火灾、长宁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川报集团组织党员奋勇争先,冲锋一线,战斗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新闻第一现场,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扛起了党媒的责任与担当。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集团紧急行动,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先后下发8份文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全力以赴展开防疫抗疫宣传报道工作。各党支部积极把融合发展成果运用到抗疫防疫报道中,策划推出新闻直播1080余场、智媒服务工具20余个、《战役日记》《等春来——四川战“疫”》等一批时效性强、关注度高的全媒体作品,有力营造了积极正面鼓劲舆论氛围,擦亮了新时代党报集团人的政治本色。组织党员骨干逆行武汉,成立临时党支部,火线发展党员,采写了等一大批现场报道,集团武汉报道组获评“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名党员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强队伍

  以打造全媒铁军为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就是要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以团队为本,把人才作为融合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铸魂”和“提能”并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型传媒铁军,为不断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版图提供有力支撑。


  在践行“四向四做”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党报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看家本领。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才能做到站位高、定力强、瞭望远。川报集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采编人员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到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各个岗位、每篇报道。组织党员干部到井冈山、延安、范长江故居等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党报人的初心与使命”等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扎实开展新春走基层,老记者带队跑新闻等实践教育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将新闻理想融入到“四向”要求上来,落实到“四做”目标上来,忠诚担当,履职尽责,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加强“四力”教育。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对全媒型、专家型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要求。川报集团把“四力”教育实践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制定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方案,定期开展“守正道 创新局”系列学习研讨及业务工作大比武等活动,在“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多名记者斩获“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全省一等奖,先后4人入选全国宣讲团成员。围绕团队全媒化、能力结构化等要求,实施“创新能力专项培训计划”,加速培养全媒型专业化人才,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宣传报道能力,做到有“几把刷子”,会“十八般武艺”。党的十九大以来,集团36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3人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名干部员工获得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和表彰。


  在深化创先争优中增强融合发展动力。川报集团坚持把评选激励先进的过程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过程,在各层级、各单位(部门)干部员工中,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立体化创先争优激励机制。在集团层面,每年定期评选一批十佳编辑记者、一批融合发展突出贡献团队(个人)、一批产业发展优秀项目,每两年在“七一”前夕评选一批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形成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品牌,使担当实干、创新创业蔚然成风。3年来,集团评选十佳编辑记者、先进党支部等个人和集体350余个。在所属单位(部门),媒体单位积极评选月度明星编辑、记者,季度新闻、项目大奖,各实体单位精心开展一系列经营先锋、岗位标兵、工作能手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浓厚创先争优氛围。在向上级组织选优推优中,2人先后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有10个集体和个人获省部级单位表彰,29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直有关单位表彰。由个人到团队,由日常到年度的集团多层级多体系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激发了团队及个人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为推进集团融合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作者:文明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