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纯碱市场趋稳回升成主调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时间:2017-07-23





  今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走出了先触底后反弹的行情。1月初,在去年涨势的惯性作用下,纯碱价格同比小幅上涨,但2月开始出现连续下跌,其中4月跌幅同比达13.3%;5月末开始触底反弹,经过6次上涨,至6月末7月初,市场主流价格已回升至1650元(吨价,下同)一线,同比上涨25%左右。
 
  对于下半年市场,业内专家认为,鉴于纯碱产业的基础地位未发生变化,产能扩张势头渐弱,下游刚需仍存在,加上装置总体开车率的适应性调控,市场将会呈现波澜不惊的运行态势,价格趋稳回升成为主基调。
 
  产能扩张放缓
 
  “据协会掌握的情况,今年内纯碱基本没有新增产能,这对市场价格趋稳回升有一定的利好支撑作用。”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齐玉娥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今年国内纯碱产能扩张步入一个相对低点,但消化之前累积的过剩产能还需假以时日。
 
  据记者了解,近10年来国内纯碱扩能步伐一直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出现了新增单套装置大型化、新增产能集中布局在盐卤资源丰富地区的新动向。当前,总产能规模已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超供成为长期悬在市场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仅2016年,国内就有多套大型纯碱装置竣工。其中,中盐昆山年产60万吨联碱装置3月中旬投产后,使坐拥8家大型企业的江苏成为国内纯碱第一生产大省,总产能达580万吨。但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华东地区纯碱厂家竞争加剧,长期保持的区域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业内认为,纯碱产能扩张减速对下半年乃至今后都有直接的利好作用。同时,落后产能的逐步退出对稳定市场也有着积极作用。记者从纯碱协会了解到,2016年去产能政策落地,加快了落后产能永久性退出。近年来,累计约有10%的落后产能退出了行业。
 
  企业自觉调节
 
  “6月份以来纯碱市场出现的反弹,既是前期深跌的回归,也是对价格偏离价值的一种纠偏;既有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有行业自我调控的影响。”齐玉娥对记者说,供需平衡是市场最重要的变量,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产品价格就会出现暴涨或暴跌。
 
  “实际上,绝大多数生产企业并不希望纯碱价格出现超预期大涨,因为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齐玉娥分析说,一是价格大涨势必刺激闲置产能复工,导致短期内市场出现严重超供,市场不堪重负,很快就会重现价格暴跌;二是短暂繁荣会给企业传递虚假需求信息,误导继续扩能投资;三是赚钱效应会延缓落后产能退出,阻碍行业提档升级。“目前出现了比较好的情况,许多企业已意识到暴涨暴跌的危害,开始注重供应的自我调节。”齐玉娥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少纯碱企业在先前的价格战中伤痕累累,惨痛教训让他们变得理智。近年来,纯碱行业开始尝试总量控制,以此力求维持价格稳定;骨干企业采取错开装置检修期等手段,自觉调节市场余缺,行业开工率始终维持在78%~85%。
 
  从客观方面看,国内纯碱扩能主要集中于2000~2011年,大批装置运行已超过10年,因此年内装置的检修率会继续增高。这也会调剂市场纯碱供给量,有利于下半年价格保持稳定。
 
  挺价因素增多
 
  下半年纯碱市场仍存在诸多价格支撑因素。从需求端看,纯碱最大的用途是玻璃制造和印染行业。据信达证券一位分析师预测,2017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将较2016年显著增加,直接刺激建筑用玻璃需求;同时年内汽车用玻璃和光伏用玻璃需求也将稳步增长。这都会进一步拉动纯碱消耗。而随着人民币汇率降低,从中受益的纺织行业会带动印染行业回暖,也会增加对纯碱的需求。
 
  “我们认为年内国家不会再出台更多的产业调控政策,房地产业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调整期;鉴于纯碱重要的基础产业地位,年内其社会总需求量不会下降,而出现一定规模的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齐玉娥同时也表示,这并不能保证下半年纯碱市场不会发生价格波动,波动的导因主要来自环保督查等不确定因素。
 
  实际上,近年来纯碱市场出现的价格异常波动,均与环保督查和重要会议举行有直接关联。比如,2016年7月底中央第一批环保督查组入驻河南、江苏、内蒙古、宁夏等7省份,同年11月底第二批进驻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等7省市,其产生的直接影响都是纯碱开工率大幅降低,导致货源偏紧;间接影响是玻璃、印染等关联行业受环保督查波及,降低了对纯碱的需求量。考虑到环保督查可能带来的波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纯碱价格大致会运行在1600~1900元区间。(本报记者王云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