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哪些话题出乎意料?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林露    时间:2017-06-19





  2017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周末刚刚落下帷幕。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本次四六级考试的全国报考人数超过96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4.87%。今天,新东方在线四六级名师王江涛、李旭接受人民网教育频道专访时介绍说,从此次四六级考试难度和往年平均水平持平,四级涉及到自动驾驶汽车、脸书等时代特征比较鲜明的话题,六级则涉及到一大波教育话题以及工作中的幸福指数等。


  四级考试:并未出现“一带一路”、“共享单车”话题


  这次四级考试有什么变化和亮点?王江涛介绍说,这次考试与去年12月份的考试相比难度稍大一些,但由于去年12月份的四级考试在近几年中是难度最小的,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考试难度还是保持了平稳的态势。从写作和翻译来说,再次延续了近几年比较明显的、比较强烈的反押题的倾向,并没有考察今年最热门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等话题。四级的写作是写一个广告,在校园网站上卖自己用过的电脑、自行车或专业用书,其实就是告示的题型。这个已经十年没有考过了,很多同学感觉比较慌。四级翻译考查的三道题目:黄河、长江和珠江,也都不是热点话题。


  李旭说,这次考试的听力,无论是新闻部分、篇章部分还是其他部分,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时代特征。例如,听力内容涉及到自动驾驶汽车、脸书,时代特征比较鲜明。有同学在考试结束后反映难度太大,但实际上从考卷来看,难度不算大。


  考试刚刚结束,王江涛对考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考生抓紧投入期末复习。因为四级考试无论考得好坏,都已成过去,自己的感觉也不一定准确。每年教育部会根据考题难易程度,对考生的实际得分进行微调。二是对照一下参考答案,总结考试的经验教训。李旭认为,大学生不应把英语学习变成是应对某一个考试的短暂性突击。学英语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希望大家不要把四六级当成是学英语的终点,要是把它变成一种平时的学习习惯。


  六级考试:教育话题频频现身 听力取得好成绩并不难


  王江涛介绍说,这次六级作文的题目是非常传统的“利弊比较”型。尤其和四级作文相比,六级作文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再普通不过了。“出国留学”、“职业学校”、“文理科”都是教育话题,在最近五年的考试当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六级翻译的话题和历史文化有关,难度和去年相比有所回升,打破了冬天考试难而夏天考试简单的说法。


  李旭说,此次六级听力的难度也和往年持平。长对话部分秉承了近几年重细节、轻技巧的考查方式,两篇的题材都是访谈类。第一篇是有关工作中幸福指数的调查,另一篇是对一位摄影家的采访,这类话题在近三年的听力中经常出现。六级听力的出题点比较明确,如果同学们平时有所准备,取得好成绩并不难。


  四六级考试,是世界上单次考试人数最多的英语考试


  英语考试名目种类繁多:先是中高考,上了大学要考四六级,考研要参加研究生英语考试,出国要参加出国英语考试,公派留学要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如想申请国外学校,有托福、GRE、GMAT、雅思,还有英国的A-LEVEL……。在各类考试中,四六级是一次怎样的考试?


  “在国内外所有的英语考试中,四六级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是世界上单次考试人数最多的英语考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些大学生常把‘英语无用论’挂在嘴边,实际上,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无论是日后的工作、生活还是求学,英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对于个人发展、评职称、出国留学、加薪等都不可或缺。可以说是大学期间掌握的最有用的技能和工具之一。”王江涛说。


  针对此前网上流传的取消四六级的说法,李旭有着自己的看法,“退一步讲,即使四六级没有了,也会用其他方式对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进行证明。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全球一体化,英语都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和外界交流的工具。而且学英语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放眼看世界,比如接触一些英文的学术期刊、纪录片还有新闻报道等。”


  知名大企业招聘对四六级成绩有硬性要求


  在企业招聘、公务员考试、考研这些人生重要节点的“大考”中,对四六级考试成绩有着怎样的要求?


  王江涛介绍说,很多企业招聘,尤其是知名大企业招聘,都对四六级成绩有硬性的要求,是证明求职者英语水平最常见的手段。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职位要求六级证书,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报考条件。


  在研究生招考中,很多名校和热门专业要求四六级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水平,这一点在考研复试中尤其重要。另外,在很多学校,六级不过线是无法保研的。而对于读研的同学来说,如果没有英文的帮助,就容易固步自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环境里,无法了解一些国外的先进知识,自己的研究也很难做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