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旅游将现"补偿性消费"?部分线路搜索量环比增300%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4-21





  今年的疫情来袭,让旅游业者受到不小的影响,故而也更看重商机,希望能化危为机,而小长假绝对是拉动旅游消费的绝佳机会,就在日前,“五一”连休5天的消息登上热搜榜。这是自2008年调整节假日放假方案后“五一”首次放假5天,也是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5天的小长假。


  有数据显示,4月9日消息公布后的一天时间内,携程旅游板块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300%。携程旅游预计,“五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有三亚、上海、厦门、安吉、重庆、成都等。


  不少旅游业者认为,“五一”国内旅行市场的复苏脚步将进一步加快,并呈现三大趋势:旅游人次有望到达近期新高,为清明假期的两倍以上,并出现今年首个旅游高峰;中短途、省内游继续复苏,旅游企业“保供应”加速市场回暖;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预约游”将成“五一”出游的“关键词”。从清明到“五一”,假期从3天增至5天,或将有效刺激更多旅客选择3天以上多日游、过夜游。因此,今年“五一”小长假出现“补偿性消费”的概率较大。


  相比以往假期出游的整体涨价,今年“五一”小长假因为还处于疫情之下,所以整体价格会有所优惠,其实在此前的清明假期时,已有不少景区采取免费等优惠,吸引了诸多游客。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五一”期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今年清明假期的恢复趋势,有业者估测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总人次有望接近去年的50%以上。


  无论数据预测是否准确,在笔者看来,今年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是必然的,其间也有一批中小型旅游企业受挫极为严重,因此从旅行社、酒店、景区到相关餐饮等业者都非常期待依靠小长假或优惠措施来扳回一局,但旅游市场的恢复必须有序且安全第一,需要科学而谨慎地恢复营业和出游。


  前不久,黄山旅游(8.710,-0.13,-1.47%)无奈对客源限流就是一个案例,这个事件告诉大家,复工是必需的,但首先要考虑的是疫情之下恢复旅游消费的安全。


  所以,笔者认为,首先,“五一”小长假可以适当出游,可还是应该以本地游为主,莫急于做长线出行,而在选择具体的旅游产品时,也尽量选择相对空旷的场所,不要集中在室内,避免人群集中接触。


  其次,从经营者角度而言,促销是可以的,但必须适当控制力度,不要大量以低价甚至完全免费的方式去收揽太多游客,如果需要有一些免费门票的发放,则一定要注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比例,不可大量铺开,不可操之过急。


  同时,景区或一些相关旅游经营场所应该注意游客的承载量,比如某一个景区最大的日客流量如果在1万人次左右,那么在疫情期间,就不能以上限每天1万人次为标准,而是要控制比例,来保证游客与游客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保持安全。再比如大巴车上尽量只坐50%的游客,以此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安全间距。旅游业者需要考虑自身的承接能力和安全系数。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要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开放。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收费景区在实施临时性优惠政策前要做好评估,防止客流量超限。


  上述《通知》就是告诉旅游从业人员,在假期等商机恢复旅游经营时,必须对客流量和安全系数有所考量。


  再次,景区等旅游经营者还需要注意管理和科学制度的建立。例如预约制度、游客分餐管理等,这些都需要业者提前做好估测和准备。未得到预约资格的游客,切莫在当日前往景区,避免过多人群集中,甚至出现交通堵塞、用餐座位不足等。


  此外,“云旅游”也可以成为疫情之下所衍生的新型休闲方式。旅游当然需要体验感,但也可以通过高科技来获得一些不一样的体验感受,有些项目或许通过VR以及在线解说等更容易被游客所接受。(乐琰)


  转自:第一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