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为国际农业合作注入“新力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27





  智慧大棚、航天育种、智能采摘机器人……本月15日至19日举行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高会)上,涌现出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经过28年的发展,杨凌农高会不仅成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的农业高科技,正为国际农业合作注入“新力量”。


  本届农高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征集签约项目338个,总金额突破988亿元,3个国家部委、11个外省市区展团、24个陕西省内展团,以及34个国家和地区共83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


  在本届农高会的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展区,由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油菜加工而成的面粉和食用油,以及用此制作的包子、预制菜等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据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贾俊奇介绍,该公司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高校合作,目前已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设立了种植基地和物流产业园,建成新品种小麦、油料试验田,成为北哈州粮油产业科技创新基地。


  “我们利用国内先进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使当地小麦亩产增加了50多公斤。”贾俊奇说。


  在展会现场,伊朗展商华俊皓正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伊朗的特色藏红花。从事外贸工作十多年来,华俊皓见证了中伊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希望未来两国加强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他说。


  参观者在亚洲葡萄酒展区了解商品(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馆,一个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的学生房文泰在电脑上轻轻一点,机械臂在棚顶迅速移动,短短10秒钟便摘下了5个猕猴桃。


  “人工采摘费时费力,成本高,我们创制的仿生机械手可以实现快速夹持、无损采摘,通过多臂和全天候作业提升效率。”房文泰说,团队研发的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已通过7项授权专利,并将在今年陆续投入使用,助力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在陕西中科航天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展台,由公司经过航天育种研发的航麦六号小麦、陕航三号玉米样本,枝干粗壮且籽粒饱满。公司总经理聂平俊表示,航天育种缩短了育种时间,育出的良种在产量和抗逆性上也表现良好。


  “比如陕航三号玉米经过选育,较之前品种的早熟期提前了15天,产量增加了12%。航天育种可能是未来农业国际合作的一个趋势。”聂平俊说。


  2019年,中国在杨凌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据基地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马静介绍,截至目前,基地已在海外建设十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产业园区,线上线下培养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学员超2.7万人次。


  “我们将继续围绕基地交流培训、示范、贸易和产业合作这四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助力国际农业合作走深走远。”马静说。


  不久前,位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的杨凌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苏亚文说,杨凌综合保税区将为中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打开一扇新窗口。


  “我们希望在保税区进行穿梭育种工作,此外吸引一些有资质的企业,从事农业设施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出口,持续推进国际农业技术合作。”苏亚文说。(记者邹竞一、姚友明)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已经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上来。
    2018-01-31
  •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实体化:科技“组合拳”夯实产业链

      “今天,CCIA(中国棉花产业联盟)国棉系列产品在上海诞生,中国棉花品牌即将走向世界。”近日,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秘书长张西岭宣布,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正式授予上海永澳公司为CCIA品牌的委托推广单位。
    2018-12-18
  • 跑赢“最后一公里”--看吉林省农业科技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落地,离不开基层农技站、高校以及新型经营主的深度参与和推动,只有调动多方力量,才能真正让农技“长腿”,在田间落地生根。
    2019-04-12
  • 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发布

    近日,北京市科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发布了《北京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北京乡村振兴的目标。
    2019-05-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