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在“过剩”中前进


来源:   作者:李俊峰    时间:2010-04-12





世界领袖们在丹麦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约束力十分有限,但温度变化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令减排温室气体长期目标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即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必须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50%到80%。

  这一政治决定为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商机。各个行业协会提出了或修正了对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预测目标:全球风能理事会提出,2020年全球风电装机不少于4.5亿千瓦,是2009年的3倍;欧洲光伏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都认为,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是2008年装机容量的10倍。

  从大趋势看,欧盟、中国、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风电和光电仍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力,预计2010年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可望突破4000万千瓦,增速仍维持在15%到20%之间,且主要的市场分布在中国、欧洲和美国。新生市场所占据的份额虽有增长,仍十分有限。

  光伏发电的增长则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预计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在900万-1200万千瓦之间,同比增速在30%-50%之间。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中国、印度、美国和西班牙市场,一旦这些市场能够顺利启动,世界光伏发电市场的增速有望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比较理性的判断是,2010年世界光伏发电增速在30%上下,相当于新增装机容量900万千瓦。

  至于新能源汽车,虽然中美两国政府都下定决心,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日本和德国仍将主导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量与2009年相比不会有很大的突破。

  从市场竞争角度判断,国际市场的风电制造业仍然是德国、丹麦、美国和西班牙企业的天下,四国风机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90%左右。中印两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还不能对国际风电制造业形成冲击。

  2010年光伏发电产业可能从德、日、美、中四国纷争,向中国一家独大过渡,中国大陆和台湾光伏电池的产量可能突破600万千瓦,占世界市场需求量的60%左右,对德国、日本和美国光伏制造业形成更大冲击,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及反倾销纷争将更加激烈。

  国内新能源产业仍然会延续2009年发展的形势,在争论中继续快速发展。虽然 “过热”之声不绝于耳,但市场十分活跃,企业仍会我行我素。风电装机在2009年实现当年吊装1400万千瓦的基础上,2010年可能跨上当年吊装1500万千瓦的新台阶,风电装备的产量将会突破1500万千瓦,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可能开始向国外批量出口。

  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仍是未知数,今年新增装机容量估计在100万千瓦上下,光伏电池生产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将由2008年95%以上,下降到2010年的80%左右。中国光伏电池企业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政府调控,而是欧美联手的反倾销制裁。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广泛协商,防患于未然。

  最难以捉摸的是多晶硅材料行业。在政府一再提醒、限制发展的情况下,2009年9月以来,受多晶硅材料价格略有回升刺激,建成企业迅速扩产、在建企业加速建设、新上项目抓紧立项,建成、在建和新立项项目据称规模已经超过了20万吨。但是,2009年实际产量不会超过1.5万吨,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左右;2010年的实际产量也不会超过3万吨,中国仍需要进口。

  随着国内外建成企业的产能释放,2010年多晶硅材料的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销售价格可能从2009年的每公斤50美元左右,下降到40美元,甚至35美元左右。某些高能耗、高成本的多晶硅企业可能被挤出市场,因此,多晶硅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技术难度高、价格竞争激烈的高风险行业。

  2009年中国风电投资率先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融资将开始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按照30%的资本金需要分析,2010年仅风电就需要资本金投入400亿元-500亿元。龙源电力成功上市的模范效应会不断发酵扩散,一批类似的企业会加快上市步伐,走向市场融资的快车道,从而给中外股市带来一股新风。

  哥本哈根以一个争论的结局拉上帷幕,给全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一些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步伐肯定放缓。但是,对中国而言,宣布的40%-45%的碳强度降低和1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口头说说。在已知技术条件下,坚持低碳发展是我们艰难而又惟一的选择,拥抱新能源革命吧,除此之外,我们无路可走。(作者:李俊峰 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中国改革》-财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