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服装产业变革关键节点 特质化品牌将会成为市场主流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7-09-25





  “中国时装设计正处于其最好的时代,特质化品牌未来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并让中国的服装产业发生质的改变。”magmode名堂主理人蔡崇达在日前北京举行的品牌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时装品牌洗牌已经开始,在未来个性化消费需求不断高涨的背景之下,原有“供应链品牌”和“渠道品牌”红利期将结束,特质化的设计师品牌将占据未来中国服装市场。中国迎来服装品牌洗牌阶段”。但在收获1到100的丰厚硕果之前,必须先完成0到1的转变。

 

 

  事实上,凯辉不仅注入资金,也正在协助名堂完成第二步的布局:让世界级设计师为中国设计。 凯辉基金创始人及董事长蔡明泼认为:“目前中国现有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和品牌都是单品牌的公司,在市场、运营等方面都是初级、粗放和雷同的。而随着消费者分群的不断细化,特别是新一代中高端男性消费群体在不断的增长和成熟当中,他们消费能力强并注重品质,对不同场合下的着装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追求。”
 

 

  品牌最终是人内心特质的表达和呼应,中国和上个世界7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日本类似,经历代工出身的供应链品牌和营销出身的渠道品牌,开始迎来了对能表达自我个性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品牌的渴求。
 

  蔡崇达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传统服装公司通常需要几年才能孵化一个品牌,成立仅22个月,名堂完成了一个集合店品牌和四个独立品牌的孵化。不仅作为品牌孵化器的名堂集合店占据三里屯太古里、成都ifs、上海新天地等中国时尚地标的核心位置,其孵化的单品牌,也各自开始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成都太古里等中国顶级商圈的布局。
 

  当传统男装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日益变化和新中产阶层的强势崛起时,拥有不同视角与思维的品牌将在激烈的赛道中成功超车。 蔡崇达分析认为,服装品牌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供应链品牌、渠道品牌和特质品牌。中国此前的服装品牌,还没完成消费者对服装的一大核心需求——个性和内心特质的表达。中国服装一年生产几亿件,但大部分服装公司出身供应链或者渠道,没有内容意识和能力,没有呼应人内心需求的能力。
 

  未来的服装公司,甚至是专注消费的公司,必须具备内容能力、商业能力与产业能力。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于在满足物质性功能后,同时满足人的内心需求。蔡崇达强调说:“未来需要的服装,不仅要满足人的穿着和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更要满足自我表达的精神需求,越来越是文化产品。然而,设计师从秀款到成衣品牌,需要经历精神特质和审美的体系化、商品系统的专业化、供应链的高效化、渠道和运营的准确化等挑战,这便是magmode名堂自觉承担的责任,也以此为推进中国时装产业的切入点。” (记者陈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