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不但应该做大,更要做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24





  中国制造告别大而不强这条路并不平坦
 
  驰骋的高铁、横跨沧海的港珠澳大桥,苍穹之上现“悟空”、深海之下有“蛟龙”……这些年,中国制造吐故纳新、正在全方位发力,人们日益感受到其魅力。与此同时,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质量,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4月19日,在由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志高集团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制造如何告别“大而不强”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专家疾呼:企业应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制造能力和水平,政府也应给予更多支持,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中国制造业
(图片来自网络)
  表现不错质量提升还要下功夫
 
  当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让世界为中国制造点赞,这条路并不好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我们在世界竞争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但是,中国制造目前也还有很多不足,要想‘让中国制造从大到强’,就必须在质量问题上下功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说。
 
  金碚表示,过去中国企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基本逻辑是采取经济学常讲的“追求性价比”,也就是说,性能能接受但是价格要低,从而大规模地占领全球市场。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做到每一个项目里都有不错表现的国家,但更要看到,这种“表现不错”主要是增长不错、规模不错、市场不错,但客观上看质量还不行。
 
  “质量的评价维度是多维的,所以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怎么以系统的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努力。”金碚强调。
 
  的确,在著名经济学家、新闻人艾丰看来,体系问题是制造业的根,没有良好的生产体系,很难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以三聚氰氨牛奶为例,企业并不是造不出好牛奶,而是奶源体系管理不善,导致生产出了不合格的产品,不是做不好,而是有些畸形的体系让人钻了空子,所以体系要改。
 
  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表示,一方面,中国空调企业无论是在上游零部件环节,还是在整机制造环节都拥有全球领先的优势,其产业链配套体系短时间内无法被复制或替代;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短期内也难以消化中国原有的市场份额,所以,就中国空调产业而言,目前并不会因为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而受到影响。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质量,“由大做强”也是历史的必然。
 
  市长市场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当今社会,要素融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任何个体、组织只有在融合发展中,才能获得新的动力。中国制造业要想强大,也需要融合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说。
 
  石军介绍,融合发展是诸多经济体为了共同发展目标、科学选择合作方式、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拉长拉高产业链条,获取更多收益的经济机制或发展模式。企业发展由实体、模式和资本共同推动,实体是基本,资本是保障,模式是关键。他认为,融合发展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利于聚集人才、增强科技创新的实力;在更大范围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恶意竞争、更好开拓市场等。
 
  该如何更好地推进融合发展?
 
  “需要确立一种思想,遵循三个原则,构建五位一体的推进机制。”石军说,一种思想是包容的思想,三个原则是志同道合、产业相近;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觉自愿、相互支持。大家常讲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产业相近才能相知相谋,才能做好产业。最关键的是要推进五位一体的融合,即:政府、产业、学校、科研和金融的融合。实践证明推进融合发展必须推进经济要素的融合,推进经济要素融合必须凝聚各方推进的力量,凝聚各方推进力量必须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以前说有问题找市长,后来又说找市场,我看现在应该说,既要搞市场也要找市长,把市场和市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石军说。
 
  具体来讲,政府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把握方向、组织协调,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只有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才能使融合发展有序有力有效;企业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只有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融合发展做得又快又好;科技、教育发挥相应的驱动促进作用;金融发挥支撑作用,打通血脉、融通资金、加大投入,只有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才能融合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四力”:动力、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精髓就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工匠精神强制造的内在灵魂
 
  “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而言非常重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封凯栋此前说,因为工匠精神是提倡劳动者钻研技艺、钻研技术的价值,是我国劳动队伍整体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劳动者技能对于现阶段中国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封凯栋表示,既要保持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又要保证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提高劳动过程所创造的附加值就变得极其关键。也就是说,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变劳动者的简单劳动为复杂劳动,使中国制造的质量持续提升,并且更多地体现中国劳动者的价值,这样才能使中国制造持续拥有国际竞争力。
 
  “但是,劳动技能的整体提高、工匠精神的倡导,不是劳动者或者工人队伍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劳动者、企业和国家等多部门的集体行动。”封凯栋强调。
 
  在李兴浩看来,工匠精神是使中国制造变强的内在灵魂。在当今社会,浮躁是工匠精神的大敌,中国制造企业需要摒弃投机取巧的思维和浮躁的心态,才能打造“工匠精品”。
 
  李兴浩指出,“中国制造2025”正指引空调业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然而,不仅是空调企业需要做大做强,每个中国制造企业都有必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市场,做出好产品、好品牌。一切升级都离不开制造,这是实体经济的“根”,也是未来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升级,以及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制造升级的基石。(付丽丽)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家电业最大的生意和机会在厨房

    纵观过去一年厨电市场的变化,智能产品的渗透率大幅提升,既有电器品类高端化趋势明显,厨电的附加值随之增长。而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如烤箱、厨下净水、洗碗机等父辈从未接触过的厨电新品类也得到市场快速追捧。
    2017-03-24
  • 民营玩具企业纷纷崛起 中国玩具产业“玩”大了

    告别“代工时代”,中国玩具产业开创了自己的天下。4月8日第29届广州国际玩具展开幕前夕,记者从广东省玩具协会获悉,中国玩具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 46%,一般性玩具更大幅上升24 9%,以自有品...
    2017-03-27
  • 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下降

    中国丝绸协会5日透露,2016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29 36亿美元,同比下降6 69%。从出口金额单月数据看,受春节长假影响,2016年2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出现大幅下降,随后逐步趋于平稳。
    2017-04-06
  • 中国家具行业正在发生的四个深刻变化

    中国家具行业依然是一个中小企业主导的行业,行业的生命力极其顽强,行业内部的自我淘汰也进行得十分正常,行业总体健康程度很高。
    2017-04-10

热点视频

又一起!连云港多家化工企业随意排污 触目惊心! 又一起!连云港多家化工企业随意排污 触目惊心!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