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冷柜行业"自救":练好内功 加大海外布局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09





  从行业发展长周期来看,冰箱冷柜行业呈成熟稳定的发展态势。自2011年至今,行业整体销售规模达9500万台。虽然近五年行业内面临着成本上升、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市场饱和以及更新换代需求不振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在产品出口的大力拉动下,冰箱冷柜行业整体出货情况呈缓慢增长态势。《产业在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冰箱冷柜的出货规模已近亿台。


  今年前四个月的冰箱冷柜出货规模进一步增长,增幅达3.4%,是近五年来的最大增幅。然而,今年5月美国的新关税政策落地,使得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可能陷入迷茫之中。因此,对于下半年的发展预期,业内普遍持有不确定的态度。


  内需持续疲软


  上一轮"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后,中国冰箱冷柜市场规模持续萎缩。从2011年的峰值6851万到2018年的新低5283万,下降超过1500万台。除了前期的透支,内需疲软的原因主要包括保有量高、新增需求少且更新换代节奏慢。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底城镇居民的百户拥有量已经达到98台,农村居民的百户拥有量已经达到91.7台。受到中国消费者生活习惯以及人均住房面积的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冰箱冷柜的百户拥有量都很难突破100台,且新增需求不断减少。


  高保有量下,消费者对冰箱冷柜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更新换代。经测算,我国家用冰箱冷柜的年更新量约4300万台。如果加上小卖部、便利店以及餐饮业对冰箱冷柜的更新换代量,冰箱冷柜行业整体年均更新换代量可达4800万台左右。而目前整个行业市场规模仅为不到5300万台,除去刚需的增量,冰箱冷柜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计划缓慢得多。


  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有关。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虽然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但消费者对大家电的更新换代需求不强,且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导致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同时存在。


  随着90后和00后等新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少做饭、多外卖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今年的证券行业家电购买意愿调查显示,在"冰、洗、空"三大白电中,冰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均排在末位。


  因此,冰箱冷柜企业在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到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5G技术到来之时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关注以及居住面积对产品尺寸和性价比的限制等。


  出口迎来拐点?


  与内销状况正好相反,近10年冰箱冷柜的出口规模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2581万台到2018年的4667万台,整个市场规模增长近80%,成为近几年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19年的前四个月,冰箱冷柜的出口增量也保持在9.9%。若全年照此趋势发展,2019年冰箱冷柜出口量有望突破5000万台。届时,内外销比重将各占半壁江山。


  事实上,2018年第一季度冰箱冷柜的出口量一度下滑,出口单价的大幅增长及人民币增值成为导致下滑的主要因素。随着下半年人民币的贬值、采购商对新单价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出口单价增幅的缩小,冰箱冷柜出口量又呈现增长态势。截止到2018年底,全年出口量增幅达6个百分点。


  其中,2018年出口到美国的冰箱冷柜体量占整体出口量的20.6%,美国成为中国冰箱冷柜的最大出口市场。同年,美国吹响"预备提升关税"的号角,7月-11月中,美国采购商大幅增加了来自中国的订单进行囤货。


  然而,去年12月至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却持续下降。虽然今年1月-4月降幅达20%,但中国出口全球的总量却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近10%。


  据了解,2019年前四个月全球冰箱冷柜市场延续了前几年的微弱增长趋势,同比微增1%。主要的增长点来自印度、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的增幅基本保持稳定;已经连续多年增长的美国,其内需量预计与去年同期持平甚至微降。


  欧洲是中国冰箱冷柜出口量最多的地区,占了整体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这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去年同期,中国出口欧洲的平均单价略有下降,人民币贬值;二是在欧洲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消费逐渐降级,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三是欧洲本土的生产力略有下降。因此,依靠购买中国的产品来补充库存成为最佳选择。


  美国方面,其冰箱冷柜市场中仅有20%的本土产品,其它近八成的产品都来源于进口。2018年以前,中国一直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国。到了2019年,美国第一季度的进口情况呈现了"量降额升"的趋势。除中国、土耳其等国受关税壁垒影响,美国从墨西哥、韩国、泰国、越南等国进口量增幅超过两位数。从整体来看,这些国家的增长都难以弥补中国进口量下降带来的缺口。


  企业必须加大海外布局


  对于今年下半年行业发展的判断,我国多数企业都持不甚积极的态度。那么中国冰箱冷柜企业将何去何从?


  一是要练好"内功"。中国市场占全球整体市场的30%,立足并扎稳脚跟,能使企业在大浪中保持基本的稳定。这就需要企业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保鲜、静音效果更佳、质量过硬的产品;实现在红酒、母婴、化妆品等细分领域的拓展;结合5G、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打造智慧家居等。此外,各企业需要做好准备,乘政策东风,激发内需市场并持续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二是企业必须加大海外布局。目前,美的、海信、美菱、TCL等企业都已加快对外考察建厂的布局,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墨西哥等地区。先期企业可以考虑在东南亚地区设立小组装工厂,待配套、工人逐渐成熟后加大规模,但该周期至少在两年以上。(产业在线 王娟)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