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7-09-22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报告(2016年)》(即食品药品安全白皮书)21日正式对外公布,这是2013年北京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首次向社会公开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报告。白皮书显示,北京近九成农产品来源于外埠,抽检合格率为97.9%。与此同时,北京初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安全保障体系。
 

  创新设置“垂直+分级”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
 

  2013年,北京在全国整合5部门监管职责,率先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药监管体系,创新设置“垂直+分级”的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实现统一监管和执法力量下沉、监管全面覆盖,在全国率先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
 

  北京市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新机构组建后,目前基层一线执法人员与机关人员配备比例已达到7:3;持续提升基层监管所管理水平,示范所和达标所达250个,占基层所总量77.4%;2016年基层所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的投诉举报数量占到了全系统的60.8%和90%。
 

  针对新业态及监管标准存在的空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北京市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启动《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开展《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同时,制定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执法各环节岗位职能,统一工作标准、执法文书,规范行政处罚载量标准,执法全过程有迹可循。
 

  北京食药监部门全面加强行刑衔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力度。2013-2015年办理涉刑案件97件,配合抓获犯罪嫌疑人313人,刑拘209人。
 

  2013年至今,北京未发生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度由2014年的近70%,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6.7%,连续4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九成农产品来源于外埠,抽检合格率97.9%
 

  白皮书显示,2016年,食品生产企业1283家,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新区,东西城区仅有5家,企业布局调整初见成效。2016年食品生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0.7亿元,同比增长4.4%;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利税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19.1%。
 

  食品流通企业120360家,其中食杂店占比近七成。食品集中交易市场412家,新发地等5大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占北京市场交易量的7成以上。
 

  餐饮服务单位64120家,小型餐饮单位超四成,朝阳区和海淀区餐饮单位数量位居前列。2016年,北京市餐饮服务业总收入918亿,同比增长4%。
 

  2016年北京市食用农产品总成交量的89.1%来源于外埠。其中来源于外埠的蔬菜、水果占比超过90%;来源于外埠的蛋制品、大米、牛肉、冷冻水产品与淡水鱼成交量占比超过80%。
 

  2016年,全市共监测抽检67大类食品(含食品添加剂)8.7万批次,同比增加9.6%;合格率为97.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猪肉、蔬菜、豆制品等重点食品监测抽检总合格率98.5%。快速检测6.1万批次,同比增长6.5%,快速检测筛检阳性率为0.8%。抽检保健食品400批次,合格率98.5%。抽检结果显示,北京市场的食品质量状况较好。
 

  参照国际经验,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是衡量一座城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2016年,北京仅发生食物中毒情况8起,涉及人数102人,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为0.47例/10万人口,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初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安全保障体系
 

  白皮书显示,北京建立20家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打造出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房山区和平谷区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选择河北省部分县作为产地准出试点单位与新发地市场进行产地准出、销地准入衔接试点;全市推行“农餐对接”“农超对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产销直挂机制。在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大型社区应用了30项安全生产、绿色防控、物流监控、产品追溯等配套技术,初步实现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信息可追溯。
 

  全年开展日常监督检查47.3万家次,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2.2万起。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含保健食品)相关违法案件近1.2万件,没收违法所得643万元,罚款1.5亿元。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36个,移交司法机关117件,刑拘52人。
 

  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实时监测网络订餐平台及平台上的2.4万户北京地区餐饮店铺,网络订餐平台餐饮店铺许可证件公示率由2016年3月几乎为零提升到98.0%以上。
 

  根据《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组织开展餐饮服务业“明厨亮灶”工作,全市千余家餐饮服务单位通过隔断矮墙、透明玻璃幕墙、视频显示等方式,将餐饮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向消费者公开,主动接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记者 杜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引导

    当前,个别农村小学成为“五毛零食”的重要去处。这些“五毛零食”大多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过多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7-03-27
  • 美食微商食品安全咋保证

    麻辣牛肉干、手工泡菜、自制蛋糕……近几年,微信朋友圈里多了不少叫卖美食的声音。几张令人垂涎的美食图片,配上对口味和制作过程的介绍,便是卖家对其产品的全部“包装”。
    2017-04-20
  • 抵制食品安全谣言 需“五方凝合力”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了一批“近年来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 “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笔直的黄瓜是喷了药”、“肯德基、麦当劳使用转基因的鸡”等,包括最近微信群上流传的“牛奶又出事了”的消息竟全是谣言。
    2017-04-28
  • 中国食品安全难题:动植物疫苗遭遇审批、散养双重尴尬

    相对于技术快速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动植物疫苗在国内的现实层面遭遇到了尴尬。从田间地头的生长,工厂车间的生产加工、长途跋涉的物流运输,再到人们的餐桌,安全贯穿了农业生产、养殖及食品工业...
    2017-05-24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