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涨价浪潮起市场消费正升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2





  近日,康师傅发布提价函:从1月10日开始执行新的价盘,康饮茶/果汁系列提价2元~3元。而早在2017年5月,康师傅就涨过一次价。
 
  无独有偶,统一乳饮产品也于近日发出调价通知,从1月23日起,对统一旗下部分产品的零售价进行“有序的优化”,产品涉及茶饮如冰红茶、绿茶;果汁有冰糖雪梨、鲜橙多。
 
  并非只有康师傅与统一两家企业宣布提高其产品价格,事实上,涨价已成为这两年食品行业的“关键词”。2017年3月,达利集团针对旗下的达利园品牌和好吃点品牌进行10%以上的调价;2017年8月,不二家(杭州)食品有限公司宣布从10月1日起进行价格调整;同年9月,徐福记旗下奇欧比品牌宣布升级为雀巢奇欧比,同时总体价格也上调约10%……
 
  有市场人士指出,食品行业近期频繁涨价,客观原因是2018年环保税开征以及运输、人员和综合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但涨价现象背后同时折射出了市场升级与行业调整的趋势,部分企业正试图借提价进一步拓展中高端市场,满足市场的消费升级。
 
  挤压增长替代普通增长  规模成本优势不再
 
  在快消品营销专家王冠群看来,从上世纪末到2012年,中国的食品饮料工业处于普遍性增长阶段。此时入局食品、饮料行业的“玩家”如果能满足产品品质过硬、有卖点等特点,则业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食品饮料行业在2010年左右就已出现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的苗头,企业增量方式开始转为挤压式增长和创新式增长。
 
  具体到市场,康师傅旗下无论是瓶装水、饮料还是方便面等老品类已经进入挤压式增长:其市场份额的增加往往建立在竞品下滑的基础上,而市场份额的降低也意味着被对手所蚕食、瓜分。
 
  对厂家和商家而言,销量的增长曾经直接带动利润的攀升,而销量是“挤”出来的,这也掩盖了企业要面临的问题。销量增长时,成本的增加是可以暂时忽略的,因为销量增长可以摊薄成本;而当销量停止增长时,利润就面临销量与成本的双重挤压。
 
  成都康师傅饮料经销商曹先生透露,当前饮料成本的构成大抵是:一瓶零售价在3元左右的饮料,出厂价一般在1.8元左右,而物流成本约占其中的0.2元,各级分销成本大概占0.3元,终端成本占0.4元,再加上促销、推广、破损等各项成本开支,经销商的利润几乎穿底(在消费品行业,很多企业的出厂价比经销商的批发价高,一级批发价比二级批发价高。这种“高买低卖”的现象叫作“价格穿底”)。“低端饮料的利润已经无法用单瓶来计算了,一箱的毛利仅在几毛钱,只能依靠多走销量带动利润增长。”曹先生称,一旦产品销量下跌,规模成本优势不再具备,促销费用的上升将挤占毛利,成本的增加也会使利润受到影响。
 
  主流“换挡”趋势明显  定价背后也有学问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4年,娃哈哈、双汇、康师傅等旗下产品销量的高速成长与中国的人口红利关系密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构成发生变化,供求关系也从上世纪末的供不应求逐步转至现在的供过于求。
 
  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其在食品饮料类目上的消费力相对较弱,成为导致整个食品饮料工业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消费人口数量在下降,但最近几年,食品饮料行业消费升级、主流“换挡”的趋势非常明显,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产阶层家庭数量已接近7000万户,他们在所有品类上的花费比一般家庭高出14%,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高价产品买单。
 
  据悉,接下来,一批一二线饮料企业陆续会有涨价动作。涨价主体大多集中在零售价在3元~4元的产品,每箱涨幅在10元~20元不等。
 
  那么,在目前的饮料市场,怎样的产品利润空间可以维持厂商的良性运作?快消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说:“饮料定价的规律一般是‘成本×2.5=出厂价’。以在其最火爆时期某品牌凉茶为例,液体成本0.4元,罐成本0.8元,合计1.2元/罐,因此出厂价定在每罐3元、1箱(24罐)72元的价盘比较合理。”肖竹青分析,扣除渠道促销(指搭赠、返点奖励等)和终端陈列花销所占出厂价的约10%,二批拿货价约在65元/箱,单罐终端零售价特价3.5元,最终一般卖4元,这样才能支撑品牌的推广费用和营销费用。
 
  肖竹青建议,二批经销商将单箱毛利设置在不低于2元,再配合回收箱皮及各类进货奖励等,让终端拥有最大价差毛利,确保单罐0.5元以上的净利,同时辅以各类营销活动带动销量。“让渠道各环节有利润可得,有人愿意卖,营销也就做好了。”肖竹青说。
 
  涨价是柄双刃剑  行业迎来大浪淘金
 
  目前,食品行业经营利润空间已经有限,很多渠道商因此担忧此轮涨价所带来的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成本上涨对于经销商的影响因经营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在经营上薄利低质的经销商来说,成本上涨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一些经营管控力较强的商贸公司而言,此轮成本上涨并不是致命的。事实上,这两年的涨价潮也起到了“通路调整”的间接效果:倒逼渠道升级,经销商寻求战略转型。
 
  首先,渠道商开始意识到应该将资源投入到优质客户上或开拓新客户。福建省福安市友缘酒业商行总经理郑灿平主要代理“王老吉”产品。他表示,原材料上涨可以促进整个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这样对品牌企业会越来越有利。
 
  其次,涨价还将迫使渠道商进一步调整、优化自身经营的产品结构。当消费端发生明显变化时,食品企业必须推出更具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毛利的产品来迎合这种市场趋势,同时对这部分消费者开展精准促销行为。很明显,传统低端产品并不具备这种新兴消费所需的基因。经销商曹先生就建议同行应“趁此机会淘汰销量小、利润薄、品类老化的产品,引进利润空间大、附加值高,能够带来销量的产品”。
 
  另外,高毛利产品也是企业在涨价潮中需要抓住的“稻草”。望天树营销众包平台联合创始人谭迅说:“此轮康师傅、统一产品涨价的主体都是畅销、低毛利的主力产品,像‘小茗同学’这样的中高毛利产品未列入此次涨价之列。这说明当原材料、人工和其他营销费用大幅攀升时,低毛利产品已经击穿了‘康统’的经营利润底线,‘康统’必须趁势重新调整产品价盘,并重点扶持、培养像‘小茗同学’这样的高毛利产品”。
 
  但对于经销商来说,企业不断发布的涨价函还是会带来一次次刺激。经销商或面临销量下滑、终端客情交流困难等挑战,很多渠道有可能被迫撤下。企业通知涨价,但经销商却不会一下给二批或终端涨价,因为这样做或导致客户流失,甚至失去对终端的掌控,而涨价带来的成本变化则需要经销商承担。
 
  同时,终端零售价的上涨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让零售端非常头疼,这势必会引起零供关系新的话题。尤其对于一些正在成长的品牌来说,涨价后厂商需要做的工作着实不少。(宋伟 张建)
 
  转自: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食品标准体系“瘦身”后仍存混乱:交叉、重复、脱节

    “标准一大堆,不知用哪个”——2013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启动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梳理出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最后整合发布为约1000项标准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
    2017-03-21
  • 白酒行业或迎来量跌价涨

    白酒行业或迎来量跌价涨

    在白酒行业迎来回暖行情的背景下,多位专家表示,2017年白酒行业将迎来“量跌价涨”局面,龙头企业借助品牌优势将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017-03-23
  •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涨

    全球乳制品贸易平台22日公布的交易数据显示,在最新一次拍卖中,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1 7%。
    2017-03-24
  • 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引导

    当前,个别农村小学成为“五毛零食”的重要去处。这些“五毛零食”大多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过多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7-03-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