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林阳:鼓励新乡贤回乡兴办书院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17





20210317224737300.jpg

  ▲ 全国政协委员林阳


  “在偏远地区开办书院,将专家学者请进来,撬动当地群众的思想,开阔人们的眼界。”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多年来一直关注乡村阅读、乡村文化旅游等问题,今年他提交了《关于鼓励新乡贤兴办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建议鼓励有德、有才、有声望的新乡贤回乡兴办书院,鼓励社会资金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


  之所以如此关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林阳认为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林阳13岁的时候,曾随父亲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度过了两年时光,那时他就感受到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差异。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林阳认为,在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之际,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出来。


  近年来,林阳参加了许多调研工作,足迹遍及甘肃、山西、安徽等地。2020年6月,他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队的调研组,围绕“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主题开展调研,这是一次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活动。在这次调研之后,林阳对于《提案》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


  在甘肃陇南宕昌县、迭部县、成县等5个县考察调研时,林阳就感叹,当地有景色优美的国家森林公园、有《西狭颂》摩崖石刻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但欠缺有效的利用开发。林阳举例说,一句诗、一幅画、一张照片,都有可能让人记住一个地方,甚至让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成为网红打卡地。滕王阁和黄鹤楼是很多人从诗文中了解到的,画家陈逸飞的画作改变了周庄的命运,摄影家陈复礼的照片使九寨沟闻名世界,这些都是用文化助推旅游发展、运用创新性思维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推广的典型事例。


  林阳认为,一些拥有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偏远地区摆脱了贫困,但是如果文化建设跟不上,很可能再次陷入贫困。这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人才匮乏,缺少创新性思维。“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引入社会力量,兴办民间书院,作为补充教育,为更多群众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其自身素质。”


  林阳回忆起自己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时,不仅可以听学校教授们的授课,还可以听到郑小瑛、欧阳中石等一些名家的讲座,这些学习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但是地域和城乡的差别,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偏远地区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目前国内一线大城市高端书院、高端大讲堂、读书沙龙很多,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对年轻一代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二三线城市的书院、大讲堂从数量到质量与之相比都有相当大的距离。”林阳说,鼓励民间建立书院类的文化机构,搭建传播思想、传播观念的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民间书院可以请全国各方面知名学者专家来讲课,或请他们来做专题讲座或文化沙龙。除了各种专业讲座外,还可以侧重讲人生,扶贫扶智,固本培元,通过成功者背后的故事激励青年一代,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对乡村振兴,对提升贫困地区的人文素质都有积极意义。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的霞庄村始建于北魏时期,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基础,虽然相对闭塞,但是人们保护和活化霞庄文化遗产的观念一点也不落后,当地注重以文兴村,兴办起学堂、书院,这些都离不开新乡贤的推动。与此类似的还有江西等地服务于少年儿童的明德书院,也是由回乡的企业家自筹资金、反哺家乡,开展乡村书院建设和阅读推广工作。


  林阳认为,我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一些成功人士退休后回乡修路办学,成为乡民敬仰、学习的榜样。今天,无数成功人士带着先进思想与成功经验反哺家乡,为培养年轻一代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这一批人就是今天的新乡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这更加坚定了林阳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当中,通过兴办书院启迪思想,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民办书院其实与当地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在功能上并不冲突,书院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引入不同的图书、开展讲座等美育活动。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书院聘请专家讲课,减少政府的负担,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不仅如此,书院的良性发展也可以反向促进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健康发展。”林阳说。在他的规划中,书院、画院可以打造为文化艺术教育平台,集合社会力量,汇聚全国的专家学者形成资源库,将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传入偏远地区,撬动人们的思想,开阔人们的眼界。(卢旭)


  2021年3月9日《中国文化报》第3-5版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其中第3版刊发《全国政协委员林阳:鼓励新乡贤回乡兴办书院》

20210317224816356.jpg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