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构建协同发展体系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18





  一体化构建协同发展体系,一盘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年来,多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联动东西南北的发展格局日渐形成和完善。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走上快车道、造福相关地区民众的同时,也不断带动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繁荣。


  一 河北:京津冀“七年之约”带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10318203052753.jpg

  ▲ 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现场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7年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京津冀之间的文化和旅游合作也更加密切。从文艺展演到文化产业,从旅游推介到非遗交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带动包括河北在内的三地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底,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在天津市召开。会上公布了2021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三地将加快推进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京南休闲购物旅游区、滨海休闲旅游区五大京津冀旅游试点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培育示范区旅游品牌,实现合作项目共建共享。


  01 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说走就走”


  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开通运营;2020年12月,京雄城际实现全线贯通,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2021年1月22日,京承高铁正式开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实现,让三地游客憧憬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让人们可以“说走就走”。


  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的实现,带动京津冀之间的周末短途游蓬勃发展,开发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势在必行。“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深耕京津市场,推出“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游河北”品牌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河北省旅发大会,推出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秦皇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滹沱河生态走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带等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成为吸引三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拥有大运河、长城等世界级旅游资源,推动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成为共识。如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成立的“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围绕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共同培育了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特色文旅产品和线路。北运河香河段上连北京通州、下接天津武清,是贯穿京津冀大运河的重要节点,预计今年6月实现与北京同步旅游通航,打造京津冀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此外,河北张家口崇礼太子城纳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为三地冰雪爱好者提供了极大便利。近几年,崇礼区冰雪旅游景区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滑雪聚集区之一。“目前,张家口市建成滑雪场9家,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77条。其中,崇礼区建成7家大型滑雪场,万龙、太舞、云顶3家滑雪场入围‘全国滑雪场十强’。2020年,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翟玉峰介绍,张家口市作为河北省滑雪产业的核心基地,已经成为全国主要冰雪旅游目的地,正在打造世界滑雪旅游目的地。


  02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共融共享


  今年春节,为让京冀两地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能回乡过年的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北京和河北推出“共享新视听 同心过大年”活动,不仅丰富了春节期间的电视荧屏内容供给,也让京冀学生共享北京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往年这时候,京津冀三地还会举办春节惠民文艺演出,三地文艺工作者联袂演出,让三地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为助力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近年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不仅在节目编排上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特色,还于2019年首次由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天津大剧院、保定关汉卿大剧院、衡水保利大剧院、唐山大剧院等京津冀5城5家剧院联合举办,推进区域文化艺术交流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交响乐团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京津冀交响乐艺术发展联盟,整合三地古典音乐领域和演出市场资源,点线结合,形成环首都交响乐艺术走廊。此外,京津冀地区戏迷众多,三地之间的戏曲交流活动也十分密切,给三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三地经常合作举办联合展览或交流展览。2018年,河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共同签订“1+3”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探索长效合作机制;2019年,京津冀非国有博物馆协同发展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来自京津冀的近50家博物馆代表就非国有博物馆的功能发挥、文创产品开发、藏品保护与修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03 京津冀文旅协同再出发


  今年召开的河北“两会”和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张广军建议,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建立文旅产业研究院,发挥地域优势,搭建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平台,加强京津冀地区产学研合作,为河北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与旅游项目,实现河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借势借力,也要自力更生。”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建议,一方面,河北省要借力京津,与京津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作为、自我提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设计,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政策创新。


  无论在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上,2022年冬奥会及其带动作用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今年河北“两会”上,民进河北省委会建议把“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纳入国家“十四五”旅游专项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表示,冬奥会的平台作用很大,张家口应借势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冰雪文化,持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二 浙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20210318203151500.jpg

  ▲ 首届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推介会签约仪式现场 江垚川供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浙江文化和旅游部门紧密携手上海、江苏、安徽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最大限度释放联动、协同、聚合效应,深化合作共赢,共同谱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新篇章。


  01  协同共进,加速构建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别齐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具有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先天优势。深化文旅融合、推动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行业面临的重大任务。


  首届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首届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合作共进推进会先后在浙江召开,加快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的步伐。据了解,去年以来,浙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联合组织开展境内外文化旅游市场推广,着力构建文化和旅游消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交流互动。


  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大框架下,浙江省通过开展长三角·杭州都市圈旅游合作采购大会、长三角旅行商大会(湖州)、2020嘉兴生态健康旅游季长三角云推介、衢宁铁路开通系列推广活动、甬舟双城旅游惠民活动、“缤纷金丽温衢,悦享山水礼遇”万人游活动等,加速推进杭州都市圈、衢丽花园城市群以及杭嘉、嘉湖、甬舟等浙江省域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以浙江省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浙江发挥数字经济领先优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文旅领域智慧应用,通过合作举办长三角文化博览会、上海世界旅游博览会、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领域搭建线上线下推广平台。截至今年1月,浙江首创的“文旅绿码”已经走进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服务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


  02 绿色共保,合力促进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把独特生态资源变成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今,绿色资源已成为浙江文化和旅游两个万亿级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野界国际度假营地项目正加速建设。据项目负责人彭金亮介绍,度假区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长三角之心·同城化融入”建设。这一项目将集聚长三角地区的各类优势资源,丰富度假区文旅产业业态。截至目前,该度假区已有海亮国际康养小镇、慧心谷绿奢度假村等重大文旅项目17个,总投资266.8亿元。其中,省级重大产业项目2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6个,已投入运营项目5个。17个重点项目中,90%的投资方来自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浙江全域旅游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去年,深化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五个一”倡议中提到,发挥长三角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和绿水青山优势,建设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优秀文旅产品走出去,着力打造海派、徽派、吴越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世界闻名东方度假胜地,以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长三角。


  2020年11月28日,2020徐霞客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金华山高峰论坛在浙江金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徐霞客研究会代表、徐霞客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时,浙江通过联合举办“畅游长三角、美好新感受”活动、2020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首届长三角(桐庐)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光南故里·音乐盛典”首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等,不断助推长三角区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此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五大剧种共演《雷峰塔》、越剧《五女拜寿》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长三角地区巡演、“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合作共进备忘录”签署……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和旅游正朝着一体化和高质量方向稳步发展。


  03 区域共治,积极创建 文化和旅游治理新样板


  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离不开安心、舒心、放心的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这两年,浙江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不断完善文旅市场新秩序,努力创建“文化和旅游治理”新样板。《长三角文化和旅游治理协同发展宣言》的发布,标志着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去年底,长三角文化和旅游治理协同发展大会暨台州市文化和旅游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城市启动仪式在浙江台州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安庆、台州等12座城市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代表联合发布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治理协同发展宣言》。在台州市副市长吴丽慧看来,该宣言为推动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发展高地、长三角最佳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


  根据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信用监管有关文件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惩戒备忘录要求,《浙江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流程》《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安全应急合作协议》的发布以及长三角旅游信息库的建立,也为下一步加强监管层面的高效协同体制机制建设、推进旅游信用联动奖惩、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和文物行政执法协作联动、提高跨区域智慧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三省一市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平台建设、机制构建、改革创新等方面通力合作,推进示范区嘉善片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浙皖闽赣生态旅游示范区、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推动杭绍、甬舟、嘉湖、衢丽等省内一体化发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表示,浙江省将围绕建设全域大景区和打造“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不断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 四川:区域合作打造巴渝文化品牌


20210318203315407.jpg

  ▲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暨川渝、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座谈会现场


  “川渝合作”无疑是现如今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而加快成德眉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也是推动川渝地区统筹发展、深化川渝协作的题中之义。文化和旅游业在此战略大局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川渝合作赋能亦可有力助推文旅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川渝两地以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抓手,不断助力文旅行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川渝合作再谱新篇。


  四川省德阳市紧抓川渝合作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机遇,在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组团营销、联合申遗、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国家重大战略,对于德阳文旅而言,更是难得的发展机会。”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涂升珂介绍,2020年上半年,成都联动德阳、眉山、资阳组团参加第24届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交易会。2020年5月,德阳和重庆江北区签署《协同发展友好城市合作协议》以及8个专项协议,提出在文旅合作方面,充分发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抗战文化、特色街区等文旅资源,共同打造巴渝文化品牌;同月,德阳与重庆渝北区签署总体合作协议和6个专项协议,将在产业联动、协同创新、招商引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携手合作。除此之外,在《德阳市全域旅游战略及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规划》和《德阳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都将川渝、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重要背景和内容。


  同样具有机遇意识的还有四川省资阳市。2020年9月,依托资阳市、乐山市、重庆市大足区三地丰富的唐宋石窟艺术资源成立的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为推动资阳、大足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另据了解,由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牵头编制的《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已初步完成,此外,为推进核心区文旅公共服务统一标准化建设、推进两地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和导视系统一体化建设、推进文旅综合服务中心和生态环保旅游厕所建设,两地还将联合推出《资阳大足旅游景区导览图》,联合创作本土文艺精品,联合开展大型文旅活动,共同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推动川渝地区文旅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需要聚焦两地群众在文旅公共服务方面的新需求。荣获“成渝潮流新地标”称号的四川省图书馆在这一点上成效突出,以文化先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据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介绍,四川省图书馆与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签署联盟协议,在人才培训、讲座展览、文创开发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在此基础上,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还开通了融合服务,通过采用科研企业研发的异构系统解决方案,攻克了图书馆行业自动化异构系统信息交换不畅的难题,实现了通借通还、读者互认、协同发展,为环成都经济圈乃至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成都彭州代表性的“两镇一社区”也为川渝两地农商文旅体形态融合提供了探索经验。据了解,彭州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利用废弃的小火车站台,改建成“老站书吧”“牡丹文创工坊”“熊孩子乐园”,并交由社会资本进行运行,探索了“服务功能打包、资源众筹共享、多种业态结合”的乡村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


  据四川省文化馆馆长吕骑铧介绍,四川省文化馆和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已于2020年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将在文艺创作推广互助共创、群众文艺展演互动共演、全民艺术普及互促共推、群文品牌打造互育共办、数字文化平台互联共建、行业治理经验互惠共享6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建立健全川渝两地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联动机制,共同打造“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贡献群众文化力量。(李秋云 范海刚 徐继宏 付远书)


  2021年3月11日《中国文化报》第7版特别推出

  《河北:京津冀“七年之约”带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浙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四川:区域合作打造巴渝文化品牌》

20210318202948291.jpg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