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 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07





  “从长远看,文化产业肯定还有发展空间,我也看好它的潜力。”近日,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瑞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郭箭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也从投资角度谈到了对文化产业的理解。

  日前,“文化新空间 2021中国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与光同行,共启未来”为主题,同时,论坛宣布成立“文化新空间产业联盟”,并启动“文化新空间产业投资基金”。

  据了解,文化新空间联盟是由数十家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平台、投融资、智库等机构联合发起、打造的实效产业赋能平台。通过产业论坛、产业智库等多种形式,全面赋能文化领域全产业链的“共建、共享、共赢”。

  在这次论坛上,包括郭箭在内的嘉宾们从投资、行业等角度探讨了有关文化产业创新和市场增长空间的相关话题。

  郭箭表示,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我们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看待。它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行业,因为文化产业有着有庞大的增长控制市场空间,而且仍在持续不断快速增长的行业。”

  “我们对文化产业投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最初阶段主要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去进行投资,从而完成对内容制作、发行渠道等方面的布局。”具体到第三个阶段,郭箭更关注文化和城市更新结合,“文化和城市更新的深度结合也能够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不过,从文化产业的特性来看,对它的投资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发展周期。郭箭认为,文化活动应该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好的产品、服务一定是抓住并有效满足了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对需求的理解和认识是决定文化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本质还是要弘扬真善美,给社会增加正能量,才是可持续可扩张的产品和服务。”他说。

  在郭箭看来,文化产品基本是直接面向C端,也就是大众人群。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的人群代际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可能最富潜力的消费人群是“Z世代”,消费特征也与70后、80后等有所不同。

  他同时提到,如果单纯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可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能够迅速达到吸引流量的目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实际的价值,“至少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会主动回避,我们还是很在意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促进,这样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

  “对我们投资端来说,文化产业本身有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就会形成商业机会,我们更关心会持续关注这样的变化和机会和变化,当好的文化企业,及时发掘不断涌现时,对投资人来说会有一个好的的优秀标的。”他说。

  未来,郭箭十分看好文化市场的发展:仍以“Z世代”消费人群为例,他们一般是“互联网原住民”,以独生子女居多,更多地居于更习惯于自我的认知消费,“市场增长毋庸置疑,当他们成为消费主力后,我们需要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在供给手段等方面做一些变化,提供他们想要的内容。”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文化产业上半年迎多重政策利好

    今年上半年,文化服务业的热点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出台更是占据重要篇幅,先后在文化立法、体制改革、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涌现出诸多闪光点,意义重大,颇具影响力。
    2017-08-10
  •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首破4000亿 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 63亿元,遥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同比大幅增长16 67%,增长速度为5年来最高,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2017-09-25
  • 文化产业+双创:六大趋势助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化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部署推动下,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文化产业新生力量,促进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17-09-26
  • 回望2017 文化产业站上新时代的新起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报告还对新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
    2018-01-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