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7 文化产业站上新时代的新起点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03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不仅是2017年文化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今后一个发展周期的新起点,是文化产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寻求新的坐标定位的开始。
 
  与此同时,当我们拨开纷繁的文化产业事件的表象看向本质,也会发现在这一年当中,不论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向的形成、文化消费的渐次启动,还是新兴业态的持续升温,都显示出了产业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而在贯穿全年的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过程中多次出现的文化企业的身影,则让这一年的产业发展落脚在“规范”二字上,意味深长。
 
  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报告还对新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在文化产业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成为业界的重点工作。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14%;2012年以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平均达到了6%,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以此为基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应是业界的共识与追求。
 
  “大会”助力区域发展新格局
 
  2017年的年中和年尾,长三角的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举行了高规格的“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如果再算上年中北京市举行的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那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主要经济圈中有两个都在以“大会”的形式谋划文化产业发展。
 
  这些“大会”的共同特点是规格高于以往,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有一系列政策出台。浙江省在2017年8月举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参加并讲话,要求打造全国文化内容生产先导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引领区;上海市在2017年12月举行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参会并强调,文创产业是上海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加快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是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17年8月,北京市召开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首次以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身份出席。这一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七组,其中包括产业发展组。
 
  综合来看,以这种高规格会议或组织机构的形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都出现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得更加深刻,也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化消费:在宏观大背景向好下步入收获期
 
  2017年2月,文化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次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山西省太原市、江苏省苏州市等19个城市位列其中,加上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自2015年开始启动的该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45个试点城市。
 
  在文化部、财政部的共同指导下,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申报、评审、监督、验收等工作都有一整套方案。在试点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做到了因地施策,围绕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推进惠民便民措施、提高文化消费便捷度、促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涌现出了诸多好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新进展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明显快于投资增速;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31.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及消费理念转变,带动发展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占比提高,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2和0.5个百分点。可以预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8年的文化消费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创新引领:“文化+”作用初显
 
  自文化产业进入转型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以来,创新引领就一直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一产业内生的发展趋势随着2016年底数字创意产业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得到了进一步确认。2017年,在创新的引领作用下,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强劲,表现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文化+”不断释放动能,与此同时,利用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优势,国内文化企业开始布局国际市场。
 
  在发展环境向好方面,2017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621),这一标准由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是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其正式发布是文化领域中国科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2017年4月,文化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文件,向全社会发出了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
 
  在2017年当中,“文化+”动能的释放,不仅表现为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深入,更体现为与农业、制造业等一、二产业的结合,以及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在现阶段的“文化+”,产业之间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文化产业从发挥助力作用发展到成为主业。一个代表性的事件是,2017年10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时提出,腾讯未来的战略是科技加文化。
 
  与此同时,在某些新型文化业态上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国内文化企业跨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的势头在2017年已经出现,收购产业上游企业,并以全球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调配和布局的中国文化企业已现雏形。
 
  落脚规范与约束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2017年那几桩引起不小轰动的资本市场事件中,都有文化企业的身影闪现,这让2017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或多或少地落脚在了规范与约束两个关键词上。
 
  几乎贯穿了2017年的龙薇传媒事件是对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加强监管的最明确信号。这一事件可以说是给近几年来已经有疯狂之相的文化产业资本运作一记当头棒喝,也毫不留情地戳破了部分文化公司虚幻的资本泡泡。在强化监管的同时,相关制度规则也在持续完善中,2017年9月,证监会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并购重组信息披露规则,缩短停牌时间,限制、打击“忽悠式”“跟风式”重组,业界普遍认为,这对文化传媒板块频发的重组、收购等影响甚大。
 
  如果说以上都属于“硬约束”,那么,2017年,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软约束”也在形成。举例来说,在文化企业“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指导下,2017年,有过多次由观众发起、媒体跟进的对影视作品质量、题材等进行的探讨,并最终引致对高片酬、无演技、不专业等现象的反思和批判。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软约束”,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的一种体现,随着文化消费的进一步扩展,预计“软约束”在未来会发挥更大作用。(曲晓燕)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走入新时代,文化需要金融担当

    作为十九大召开以来首都文化界与金融界的首次高峰对话,此次峰会为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建立了便捷通道,也彰显了北京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坚定信心。
    2017-12-29
  • 文化产业上半年迎多重政策利好

    今年上半年,文化服务业的热点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出台更是占据重要篇幅,先后在文化立法、体制改革、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涌现出诸多闪光点,意义重大,颇具影响力。
    2017-08-10
  •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首破4000亿 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 63亿元,遥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同比大幅增长16 67%,增长速度为5年来最高,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2017-09-25
  • 文化产业+双创:六大趋势助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化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部署推动下,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文化产业新生力量,促进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17-09-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