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消费现新趋势:“价值型购买”映衬当下消费“硬”需求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6-17





  近日来,上海快递业务迎来“回血”小高峰,加之618促销活动的叠加,让复工的快递小哥们忙得不可开交。上海快递业务的复苏,成为全国消费趋势回涨的缩影。当前,在提振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诉求下,多地正逐步重现昔日的烟火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都采取了哪些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新一届618,居民消费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哪些商品又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硬通货”?我们来一一剖析。


  消费刺激邂逅久违的烟火气


  一年一度的“618”将至,加之各地疫情形势趋于缓和,各地纷纷出台促消费的“新招”,从线上到线下,供需双方重燃热情,再现昔日烟火气。


  随着多地复工复产复市的陆续推进,促消费再次成为全国各地发力的重点。期间,国务院密集部署稳经济、促消费各项举措,各地方促消费政策也纷纷出台,助力经济复苏。


  例如,深圳近日发布了《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涉及居民生活消费的9大方面30条措施;5月28日,江苏启动了为期4个月的系列活动,通过开展相关文旅促消费活动,助推文旅消费加快复苏。同时,济南、郑州、合肥等城市也都纷纷出台类似举措,通过线上、线下各类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提振内需、拉动增长,消费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眼下又逢618,无疑会让商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得以尽情释放,目前相关数据已提供了佐证。从日前发布的《百度×京东618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以发现,近30天内,百度“618”相关搜索环比上涨418%。5月31日晚8点,京东618全面开启。截至6月1日17时23分,京东618开门红的出库单量和妥投单量双超去年全天。


  《报告》中更多数据显示,上海人对“618”最期待,其次是北京和深圳;00后正日益成为618搜索主力军,该群体搜索占比达到25%;最受关注的产品方面,个护产品、家具家电、智能用品相关内容搜索热度位列前三。


  “价值+反差”618购物呈多元消费新趋势


  实际上,居民消费热情高涨的背后,新的消费需求及消费特征也得以呈现。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消费趋向、引导消费走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百度与京东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呈现“价值型购买”和“反差式购买”新趋势,两个维度的特征体现出“诞生于强关系场景中的新生活方式”和“消费中的反差萌”,反映了不同消费群体在多元购物趋向下的消费习性。


  其中,“价值型购买”体现为追求产品功能价值,为热爱和需求买单。预防式健康、智能产品场景化应用、轻量型健身、户外经济大热等消费趋势明显,呈现妥妥的“硬”需求。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预防式健康类需求同比增长35%。下沉市场对预防式健康的关注度增速超越高线城市。同时,“运动健身”相关内容搜索成为热点,环比上涨121%。近30天,智能健身镜、握力器、瑜伽垫、跳绳搜索热度激增,成为轻量健身新风尚。另外,“露营装备”相关搜索在近30天同比增长204%。其中,露营桌椅、飞盘、营地车成为露营装备搜索热度增长TOP3。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618活动中,男女老少的购物反差感爆棚,这种“反差式购买”趋势,给包括百度和京东在内的商家带来更多启发。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银发族”搜索“智能用品、数码产品”相关内容比例有所增长,搜索总量占比12%,搜索热度同比上涨32%。2022年“预制菜”搜索同比上涨877%,95后占比超3成。近30天,女性“增肌健身”相关搜索环比上涨14%。女性搜索汽车用品相关内容,环比上涨13%。


  另据京东618数据显示,购买美妆、母婴产品的36-45岁消费者中,男性用户的消费金额占比增长达6%。而百度搜索数据显示,男性搜索“美妆护肤”相关产品同比上涨27%。


  以上数据反映出老年人追求科技、年轻人爱上下厨、女性撸铁买车、男性顾家研究美妆等“反差式”消费走向,让供求双方看到更新鲜有趣的消费“景观”。


  “搜索及服务”探索搜索电商差异化路径


  供给跟着消费走,服务和科技也与消费影不离身。


  百度方面认为,互联网下半场,用户、商业、创新成衡量平台价值重要标尺。尤其在未来,平台的增量空间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场景的创新上。百度的AI技术经过多年深耕,已常态化地赋能到营销创新当中,在多场景下均已规模化落地。在搜索上,百度搜索能实现全场景搜索、新智慧搜索、新生态搜索,并紧贴用户需求,保持持续升级。


  借助移动生态多元布局,百度也将持续通过用户需求场景的全面覆盖,连接起品牌方、服务商,进一步深化百度电商“搜索即服务”的能力。


  在百度方面看来,电商数据研究的意义重大:借助平台中日益增加的电商需求,帮助揭示当下国民消费趋向与态度,为企业与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让行业从大数据中读懂消费大势,从而牵引新供给。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