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药企布局销售终端再添“新兵”:鲁南制药首荟大药房打开连锁药店新局面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27





        10月24日,临沂市兰山区工业大道鲁南制药集团展览馆北140米路东,一家名为“首荟大药房”的药店引来不少人光顾。

 

        从门面装潢来看,首荟大药房开业时间并不长。进入店内,会发现这家药店所销售的药物并非门类俱全,而是以鲁南制药生产的药品为主。据店员介绍,这些药品包括常用药,大都是治未病的药品。


20201027110331386.jpg

        药企版图延伸至零售端

        记者走进首荟大药房,药店中陈列着心脑用药、儿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滋补安神药、感冒清热用药、止咳平喘用药、抗生素等品类,200余个产品,几乎囊括了鲁南制药15个药物系统的80多个品种。

 

        与以往药店略有不同的是,首荟大药房的首荟健康管理中心可以提供用药咨询、血压血糖检测、无创体检等服务。据悉,鲁南制药与山东地王实业集团联合打造了“首荟健康管理中心”,包含健康驿站、高端医疗、远程问诊、慢病管理、能量医学、专家义诊、24小时自助售药等项目。

 

        “我们就是在家门口给群众送健康,还可以给市民远程问诊,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精准诊疗。”首荟大药房店长周雯告诉记者。

 

        公开报道显示,首荟大药房开业于今年10月1日,是鲁南制药首家线下大药房。首荟大药房将开启“医+药+社区+互联网”新服务模式,通过慢病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防治信息,帮助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收购药店早布局

        在首荟大药房高调开业的同时,鲜少有人注意到鲁南制药收购了山东当地的一家药房连锁企业。

 

        记者通过天眼查APP查询发现,山东首荟大药房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今年6月9日,注册资本3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药品零售;销售: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除疫苗)。”山东首荟大药房有限公司是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山东首荟大药房有限公司成为山东首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股东,持股100%。山东首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加入山东首荟大药房有限公司旗下后,更名为现用名,注册资本1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首荟大药房是鲁南制药首荟系列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背后是鲁南制药以“治未病”为目的的中药发展战略。

 

        从2015年起,鲁南制药开始注重中药的生产与研发,通过服用中药调理身体来抑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曾表示,“我们希望未来三五年内,中药销售占比能从20%左右,提高到中药和西药各占50%,达到1:1。未来十年,鲁南制药要真正达成过千亿的目标,我期待是由中药来支撑。”

 

        在鲁南制药整个产业布局中,中药生产主要由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为了扩大产能,鲁南制药最终在临沂费县经济开发区内划定了一大片新厂区,作为鲁南厚普中药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的建设基地。目前,项目现场单体楼都已实现封顶,大型机器设备已经摆放到了楼内,等厂房装修建设完毕,设备调试合格后,明年年底就能够实现相关中药品种的生产。
 

 

        连锁药店扩张提速

 

        “鲁南制药今后会做连锁药店,其特色是智慧药房,专注健康管理,让鲁南制药的产品直接面对用户。”鲁南制药一管理层这样透露。

 

        业内认为,药企已经不再是过去以“学术营销+医药渠道拓展”为主的营销模式,而是向着与连锁药店等渠道合作的方式转变。零售药店,未来或成为药企的必争之地,而未来连锁药店加强专业性也成必然趋势。

 

        有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上市四大连锁药店加紧开疆扩土,一些区域性龙头连锁也在试图通过融资提升规模,药店行业正在步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信证券研报显示,国内零售药房行业处于集中度快速提升和处方持续外流的黄金发展期,四大上市药房顺势扩张,市占率从2014年的5.99%提升至2018年的9.39%。

 

        事实上,近两年,连锁药店加快了上市的步伐。随着健之佳过会成功,另一家地域性连锁药店养天和也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登陆A股。(来源:山东财经报道 记者 戴岳)


  转自:山东财经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