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实现医疗机构“医务社工”全覆盖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31





北京市卫健委日前出台《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协助患者和家属处理因疾病带来的家庭、情绪、经济、出院安置及其他适应问题,使医疗过程顺利进行,增强患者和家属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

  《意见》提出,2020年,北京市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到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据介绍,医务社工主要工作包括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促进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二是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链接社会公益项目,改善医院人文环境;调适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参与诊疗团,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志愿者管理,招募、培训、管理社会志愿者,督导志愿者提供咨询、导诊及其他服务项目;开展社区健康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实际需求,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涵。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7.56万人,其中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3.63万人,培育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823家。

  今年5月,一岁多的梓洋因为反复肺炎,被送到首儿所呼吸内科治疗,没想到主管医生说“孩子患有先天性双主动脉弓、卵圆孔未闭、气管狭窄,建议肺炎治愈后再进行先心病矫治手术。”听到这话,梓洋爸爸从心里凉到了脚底,“孩子出生后就一直生病,断断续续的治疗已经花光了家中积蓄,后期的手术费只能找亲戚朋友凑了。”

  心脏外科主治医师孟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告知家长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申请专项基金,又详细讲解了网上申报方法,帮助准备各种申报材料,经过志愿者服务部对接和申批,成功申请到了2万元资助。

  经过两次手术、40天的住院治疗后,梓洋终于康复出院。办理完出院手续,梓洋爸爸特意找到孟兵:“住院花了13万多,我还盘算着这一大笔钱什么时候才能还清,结完账才知道,老家的社保可以报销大部分,加上您帮我们申请的2万元基金,自己掏2万元就成了,我这心里一下子就松快了,太感谢您了孟大夫!”

  首都儿科研究所志愿者服务部2013年成立以来,先后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等20余家慈善组织合作,对白血病、先天性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百余个病种进行不同程度的资助,截至目前,已资助患儿1100名,资助金额3800万余元,大病困境患儿的医疗救助已逐渐从“救命”转向“救急”。

  北京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医务人员专注于患者生理疾病的治疗,医务社会工作者则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是聚焦解决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问题,并受过专业训练、有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的全职工作人员。

  高小俊表示,北京市卫健委将启动医务社会工作试点工作,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成熟经验和模式,逐步破除医务社工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精心培育医务社会工作科学发展,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记者姬薇)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