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0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获奖企业名单揭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23





  10月20日,由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0“南昌VR科创城杯”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决出全部奖项。江西格灵如科科技有限公司获一等奖,北京圣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为快科技有限公司获二等奖,宁波索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创龙智新科技有限公司、奥提赞光晶(山东)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获三等奖,秦皇岛视翼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美房云客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空岛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煦象(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意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玖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获优胜奖。

1.jpg

  虚拟现实是具有显著创新性的领域,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支撑、新动力。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单一环节相关,更需要硬件、软件、内容、应用、商业模式等的全方位创新,才能促成虚拟现实产业多维并进的发展态势。

2.jpg

  为汇聚新力量、采取新举措支持虚拟现实企业创新发展,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2020“南昌VR科创城杯”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大赛以“激发VR创新活力”为主题,希望通过搭建产融、产用对接平台,汇聚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产品、内容、服务创新的企业和团队,挖掘优秀项目,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3.jpg

  作为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本届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呈现四方面特点:


  一是参赛企业的地域分布更加广泛。大赛共收到150家企业报名,最终有64家企业进入半决赛。从地区分布看,64家企业来自15个省份,较去年为多。其中,来自江西、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的入围企业均超过5家,表明这些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虚拟现实创新创业的高地。

4.jpg

  二是参赛企业的涉及领域更加健全。入围企业的主营业务涵盖终端产品、模组配件、软件系统、服务平台、行业方案等,多家企业将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全息技术、边缘计算、云服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在推动虚拟现实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有价值的探索。

5.jpg

  三是评委成员的研判视角更加多元。本次大赛评委由两院院士、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投融资专家等组成,来源广泛。评委成员从技术、经营、市场、团队等多个角度研判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确保遴选出最具创新示范能力的企业和团队。


  四是大赛举办与产业落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等的支持下,大赛为优秀企业和团队优先推荐专项基金支持和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南昌VR科创城的入驻资格及配套政策支持,帮助优秀企业和团队将其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价值。


  一等奖获奖企业格灵如科是将VR/AR 应用于教育培训领域的技术方案供应商,具备VR策划、建模、分发能力,在全球500多所中小学拥有落地案例。


  “VR教育可以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这是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微观的、宏观的、具象的、抽象的理论都可以通过VR/AR的方式生动、逼真地呈现,一些有风险的实验、培训也可以通过VR/AR模拟复现,这是虚拟现实应用于教学的核心价值。” 江西格灵如科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晓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教育是VR/AR最先落地的领域之一,市场份额的抢夺也尤为激烈。王晓敏向记者表示,格灵如科的差异化优势有两点,一是在内容设计上真正从教学本身出发,产出与知识点高度相关的教学资源;二是形成了内容生产和渠道分发的双向闭路。


  虚拟现实还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提升产品的普及度和复购率,是虚拟现实企业保留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关键。对于VR教育如何加快技术转化和产品普及,王晓敏向《中国电子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需要硬件厂商通过持续提升性价比拓展设备规模,内容供应商才能把更多资源内容嫁接到硬件设备上去,让内容更好地触达用户;二是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VR/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更充分地释出;三是需要内容供给侧不断提高内容的丰富程度,面向学科教育、创客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人群,中小学、高校、培训等不同阶段,以及虚拟仿真等专业化需求开发内容产品,更好地促进VR/AR在教育领域的落地。


  大赛于10月20日下午举办了颁奖仪式,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王亦斌,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万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秘书长安晖出席了颁奖仪式,并见证了大赛企业意向入驻南昌VR科创城签约仪式。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