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心解 儒家至德中庸变通的内涵

    “中庸”为儒门称道的至德,《论语》中仅一见:“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中,明言“子曰”的“中庸”共六见。
    2018-01-17
  • “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

    所谓圣人无常心,是说圣人无私无我无恒常不变之心,而总是以百姓心为其心,圣人心系天下,以百姓利益为重,以百姓之忧为忧,以百姓之乐为乐。这也就是胡锦涛所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8-01-17
  • 儒学:君子之学 引领文明社会风尚

    从这个意义来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2018-01-17
  • 鲁迅“拿来”的国学智慧 ——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018-01-16
  • 王阳明的儒教风采

    除了强调“师道尊严”,阳明先生还提倡三个重要的方法:一是“学贵自得”,需要得之于心;二是“循序渐进”,必须日积月累;三是“知行合一”,善于潜移默化。正是严师出高徒,所以他的弟子皆能身体力行。
    2018-01-16
  • 《弟子规》中的法治理念

    作为国学经典之一的《弟子规》,也是中国一部传统的启蒙教材,仅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却是一篇三言长诗,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
    2018-01-16
  • 《潜夫论》子书精神初探

    王符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没落衰败的季世。对此,王符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潜夫论》反复说“衰世”“末世”“季世”,“衰世”之感始终在王符心头挥之不去。
    2018-01-16
  • 学好国学经典 呵护精神家园

    学习《老子》和“四书”,不仅有利于掌握国学义理,而且可以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在呵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2018-01-15
  • 孟子“久假而不归”的王霸之辨

    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是一部分,“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是另一部分。后一部分是难点之所在。
    2018-01-15
  • 发现古诗美的奥秘——读葛晓音的《唐诗流变论要》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先秦至汉魏六朝是各种诗歌体式发生和形成的时期,各种诗体与艺术表现特征的关系,是历代诗论关注的重点。
    2018-01-15
  • 《诗经》:初民的心灵史

    《诗经》是500年民族文化心灵的写照,也和其他华夏经典共同汇聚成了我们民族文明的主脉。《诗经》时代的文化变革与理性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
    2018-01-15
  • 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安乐哲“儒家互系性思维”解读

    受关系性思维及杜威、葛瑞汉影响,安乐哲以“儒家角色伦理”和“互系性思维模式”深度诠释儒家哲学,消除了中西方哲学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世界价值。
    2018-01-15
  • 《论语》绎义·儒之大者:《论语·阳货》要旨揭橥

    《阳货》篇为《论语》第十七篇,全篇共计二十六章,除了记载孔子的一些生平事迹之外,本篇的主要内容乃是比较突出地反映了孔子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
    2018-01-15
  • 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曾繁仁教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历来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过程,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出发,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探寻生态美学的中国民族形态。这次,我将自己的一得之见呈现出来,做一次抛砖引玉的尝试。
    2018-01-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