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私房食品”敢买吗?热销背后存安全隐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7





  “鱼丸汤,一个字:鲜!买鱼丸的各位亲,明天一早捏鱼丸,当日发货,确保新鲜哈!”
 
  “小熊饼干、磨牙饼干,纯进口食材,高品质,无添加,给宝贝放心食用,数量不多,赶快下单哦!”
 
  如今,在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广告已经屡见不鲜,其中很多微商并无线下实体店,而是私人在家制售。有的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有的消费者对这种模式非常追捧。微信朋友圈的食品到底敢不敢买?
 
  朋友圈“私房食品”畅销
 
  “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我们家的鸭脖、凤爪、猪蹄正式上线,欢迎大家品尝我家的卤肉,首月包邮哦!”国庆节刚过,西安市民王菊爱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信息,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微信好友的点赞,一些同学和朋友还下了订单。
 
  “有健康证和生产经营许可证吗?”朋友介绍来的一位顾客问王菊爱。
 
  “没有。不过卫生还有品质大可放心,你朋友在我家吃过,不然她也不会推荐你的。”王菊爱回复道。
 
  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像王菊爱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自制美食在朋友圈售卖,私房甜品、烘焙饼干、私房菜、牛肉干、辣子酱、卤味等,十分风靡。
 
  热销背后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微信朋友圈的食品卖家中,有的有实体店,并取得食品生产经营的相关合法证件;有的是个人租间单元房,自称“工作室”;还有的是甜品或烹饪爱好者,自己在家里的厨房做些美食销售……虽然许多人没有取得合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资质,但丝毫不影响这些食品的受欢迎程度。特别是许多卖家都号称“纯天然、无添加、自己和家人也食用”,这对现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者而言,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买吃的,虽然不是什么大品牌,但是味道好、买起来很方便啊。”“朋友圈里的卖家大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应该不会有什么质量问题吧。”……谈及对朋友圈“私房食品”的看法,一些被访者如是说。
 
  然而,也有市民表示,在微信朋友圈购物曾遇到过“问题食品”。“我从一个朋友那儿买了她自制的‘奥利奥盒子蛋糕’,快递送来后我发现味道不太好,感觉有些变质,但也没好意思说,把蛋糕扔掉了,以后也不会再买了。”市民吴宝林告诉记者。
 
  记者从西安市食品药监局了解到,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场所、人员、设施等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从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卫生标准、储存运输、保管条件和保质期等均有相应的制度把控,政府职能部门也会对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许多朋友圈里售卖的食品并不具备这些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市食品药监局肉制品及工业加工食品监管处处长陈成彦表示,微信朋友圈中购买食品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其中不乏知名食品企业的公众号定期推出热销商品,网上售卖。但从现状来看,微信朋友圈的食品销售从业者许多无合法经营资质,多数为无证经营的个人和单位,并不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正规军,风险难以控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谨慎购买朋友圈“私房食品”
 
  2016年10月1日起,《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然而,该《办法》主要针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如“美团”、“百度糯米”、“饿了么”等平台,而微信朋友圈更多的则是属于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平台属性界定模糊。
 
  因此,市食品药监局发出食品安全提示:“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食品,买卖双方属于私下交易,目前如何监管尚在探索。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损害,消费者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有需求的市民到正规的经营单位购买消费,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也有专家表示,制售食品的微商作为一种创业方式,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办法,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其有序监管、合法发展。(王燕)
 
  转自:西安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