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5-25





  在5月23-24日召开的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力表示,计划今年下半年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下半年将发射6-8颗卫星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构成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按照北斗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0年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2012年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王力表示,当前北斗系统已开始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时空信息服务,15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5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已经完成在轨调试,即将入网工作。


  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北斗三号”系统研制建设。冉承其介绍,计划2017年发射6-8颗北斗三号卫星,2018年-2020年完成22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2020年前后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三号”,向全球提供服务。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北斗三号”系统在“北斗二号”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性能更优、与其他系统信号兼容互操作程度更高、用户体验更优的服务信号,实现了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和星间链路技术,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与美国的GPS相比,中国北斗系统还处于“追赶”的位置。美国国家天基PNT协调办公室主任哈罗德·马丁介绍,GPS已发展到第五代卫星,卫星组网包括36颗卫星。其中,31颗每天提供导航信号,信号精度达到45.3厘米至70.3厘米之间。


  民生证券分析师郑平认为,“北斗三号”完成组网后,在覆盖范围上已能与GPS导航比肩,GPS在成本方面相比北斗系统已没有优势;而北斗系统性能优势以及随之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将提高北斗导航用户数,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除了构建覆盖全球北斗卫星系统,在地面将打造可以大幅增强导航性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随着这两张大网的织就,北斗导航精度将大幅提升。


  随着首个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正式推出,北斗系统应用进入米级定位时代。冉承其表示,2018年将完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第二阶段建设,进行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米级、分米级定位精度,以及加密覆盖区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修正数的试播发。


  此外,将推进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导航授时系统(PNT)建设,争取到2030年前后构建国家综合PNT体系。


  冉承其透露,作为国家卫星导航领域的基本法规,卫星导航条例研究起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完成草案初稿拟制,即将形成征求意见稿。


  全产业链价值提升


  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北斗产业产值从100亿元向2000亿元以上市场快速扩张。


  5月1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度)》。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70%。


  同时,北斗导航系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左右将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覆盖。2016年10月,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目前,中国已同3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国际组织签署了98份合作协定,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11个,协定23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使北斗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冉承其预测,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系统将拉动2400亿-3200亿元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北斗系统渗透率不断提升,北斗全产业链均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已初具规模。从整个产业链结构来看,主要包括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数据,中游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下游运营服务等。


  国元证券分析师褚杰认为,基础器件主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等,属于产业链上游,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环节的重要支撑;终端设备承载卫星导航定位功能,关系到用户体验,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运营服务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未来时空服务发展的根本依托。


  推进新兴市场规模化应用


  “截至2017年4月,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三千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售已占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冉承其介绍。


  褚杰表示,目前来看,北斗产业链的中游产值占比在60%左右,但上游和中游的产值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不断下沉。预计到2020年,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预计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中游的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量将有巨大飞跃;上游的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稳定在10%左右。


  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主要包括特殊(安全)应用市场、行业应用市场和大众应用市场三大类。


  在行业市场和特殊市场,北斗兼容应用已经成为主流方案,大众市场正在向北斗标配化发展。据介绍,2016年,北斗应用深入渗透到交通运输、车船监管、电力、农业、渔业、公安、林业等诸多行业和领域。


  在首个行业示范项目“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全国已有超过400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终端,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


  大众消费市场目前以智能手机和车载终端为主。目前普通民用北斗芯片的价格与GPS芯片已经持平,不少导航产品已采用北斗和GPS的双模方式,应对车载市场的发展需求。而在智能手机领域,主流机型中均已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分国外品牌手机已具备北斗卫星导航的功能。


  据统计,2016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5.1亿台,带北斗功能的数量超过30%。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80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突破550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600万台左右,高精度定位接收机14万台/套。


  北斗系统在共享单车、城市智慧管线等新兴市场规模化应用逐渐显现。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冉承其介绍,目前小蓝车利用北斗技术实现了精准定位,摩拜单车已全面支持“北斗+GPS+格洛纳斯”的三模卫星定位,OFO与北斗导航实施战略合作,推动北斗智能锁,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推动建立共享单车行业定位技术新标准。“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支持下,单车定位不准、人找车、单车乱停放难管理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北斗使人车互联更加紧密、更加智能。”


  目前以融合为特征的“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的新兴产业生态链,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国海证券研报认为,2017年北斗产业有望迎来爆发。随着北斗系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重要推进方向,扶持政策有望密集出台,看好在实时定位、高精度导航方面从事相关业务、提供对应服务的企业,如华力创通、合众思壮、中海达等。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