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强化耕地资源保护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2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水是农业生产之要。我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长期的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要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留住肥沃的耕地、干净的水源、美丽的田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jieshuinongye
资料图:节水农业-喷灌(图片来源:互联网)
  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坚决守住“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守住这个战略底线,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守住18.65亿亩耕地红线,划定、划足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还要守住耕地质量底线。现在看,长期的高强度利用,耕地质量堪忧,退化面积较大,污染的耕地也不少。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试点,力争到2020年,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在措施上,主要抓好四个方面:改良土壤,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土壤,改进栽培方式。培肥地力,重点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保水保肥,重点是推广深松深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实行节水节肥。控污修复,重点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防止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耕地,控制农膜残留。此外,还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集成一套用地与养地结合的技术模式,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突出抓好“五大措施”。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农业是用水大户,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做好农业节水这篇大文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下一步,在农业节水上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推进品种节水。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抗旱保产能力。推进结构节水。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推进农艺节水。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推进工程节水。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推进制度节水。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转自:农业部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农业部将建全国耕地土壤监测体系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2日成立。该中心将承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建设、保护、监督及耕地质量数据平台构建等工作,同时承担全国耕地土壤监测体系的建设与业务指导工作。
    2017-05-03
  • 国土资源部发布2016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国土资源部20日发布2016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截至2016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主要地类面积数据中,耕地为20 24亿亩,与2015年底相比,耕地净减少115 3万亩,但同期各类整治项目共补充耕地365 4万亩,较2015年提高了近19个百分点。
    2017-07-21
  •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将强化政府责任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将强化政府责任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25日表示,耕地保护将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负责,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为第一责任人。
    2018-01-27
  • 财政部回应: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如何保证农民不吃亏

    财政部回应: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如何保证农民不吃亏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如何保证证农民不吃亏、有积极性?对此,财政部农业司副巡视员凡科军介绍,财政部高度重视耕地的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耕地的轮作休耕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规模。
    2018-02-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