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宣布2030年全部车型将电动化 法媒:为摆脱“柴油门”丑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13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法媒称,为进一步改善因“柴油门”丑闻而受损的形象,德国大众汽车公司11日在法兰克福车展开幕前夕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该公司的所有车型电动化。
 

  据法新社德国法兰克福9月11日报道,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到2030年,大众汽车将“为旗下约300种车型的每一种推出至少一款电动车”。
 

  这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集团拥有12个品牌,包括大众、西雅特、斯柯达、奥迪、宾利和兰博基尼。此外,它还拥有生产卡车和大巴的曼恩商用车辆公司、斯堪尼亚公司和杜卡迪摩托车公司。
 

  大众汽车估计,到2025年,该公司高达四分之一(约300万辆)的新车可能完全由电池驱动。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米勒说,公司宣布的上述消息今后将成为“衡量我们自身业绩的准绳”。
 

  2015年,大众汽车承认操纵了尾气检测,在全球范围内共涉及1100万辆车。随后米勒走马上任,以挽救危局。
 

  2016年11月,大众汽车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并裁员3万名,以腾出资金投入新技术的研发。
 

  它11日公布的消息则更进一步,承诺到2025年推出80款新型电动车,其中50款为纯电动汽车,30款为混合动力汽车。
 

  大众汽车还称,该公司将投入约200亿欧元,用于新车型开发、工厂升级、员工培训、充电设施以及电池技术和生产。
 

  但大众汽车尚未完全放弃内燃机,该公司强调了其最新一代柴油发动机的清洁性,并暗示未来车辆可能由可再生合成燃料驱动。

  图为美国弗吉尼亚州伍德布里奇一家大众汽车经销商入口处的大众商标。 (新华社/法新)
 

  【延伸阅读】英媒:大众在华召回逾180万辆问题车 存发动机熄火风险
 

  参考消息网9月6日报道英媒称,由于燃油泵存在问题,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将在中国召回逾180万辆汽车。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4日报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说,这次召回影响到大众汽车以及它分别与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组建的两家合资企业。
 

  由于燃油泵控制单元内的电子器件可能失效,存在导致发动机熄火的风险。
 

  从12月开始,生产商将免费更换燃油泵控制单元。现在还不清楚这是否属于之前宣布的一项全球召回计划。
 

  此次召回涉及一汽大众2007年至2014年生产的迈腾汽车,一汽大众2009年至2014年生产的大众CC汽车,以及上汽大众2011年至2015年生产的帕萨特汽车。
 

  国家质检总局说,部分进口车也受到了影响。
 

  大众汽车明显是在中国当局2016年4月开展一项调查之后意识到这一最新问题的。
 

  上周,该公司向美国监管机构表示,将召回28.1万辆汽车,原因同样是燃油泵存在问题。
 

  对这家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次召回又是一次令其尴尬的事件。
 

  大众汽车仍未从之前的丑闻中恢复过来,此前该公司承认在其柴油车中安装“作弊”设备以规避排放测试。

  资料图:一汽-大众迈腾及速腾生产线。(新华社)
 

  【延伸阅读】官方就气体发生器破裂约谈大众等 要求履行召回义务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7月5日,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就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通报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缺陷调查情况,要求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据统计,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在中国共涉及37家汽车生产者,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共有24家生产者实施召回102次,涉及车型97个,数量达到1059万辆。另有5家生产者已对其涉及的全部车辆提出召回工作方案,近期将向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涉及车辆126万辆。目前,大众、通用、奔驰3个品牌8个生产者仅提出召回小批量车辆用于试验分析,并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缺陷调查情况和专家评估意见,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客观上存在破裂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应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召回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伤害案例的发生。质检总局将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依法行政,对相关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处理。

 


  转自:参考消息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