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意延长赏花经济的“花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刘思敏    时间:2017-04-25





  赏花经济火爆的背后,不乏“创意之手”。赏花与旅游融合,与商务结合,可使“赏花经济”这朵花开得格外娇艳

  人间芳菲四月天,姹紫嫣红。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湖北武大的樱花、河南洛阳的牡丹花……在一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中,全国各地纷纷做起“赏花”文章,吸引各地游客赏花踏青。不管是清明小长假,还是平时的周末双休日,凡是有花的地方,必定是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赏花游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知名度的作用,纷纷结合当地花卉品种、规模,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赏花节庆活动。然而,花开有时,赏花消费能否避免“昙花一现”?如何让赏花经济的“花期”更持久?


  随着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人们花在休闲消费方面的钱多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统计公报》,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随着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居民对服务的消费将会不断增加。


  “赏花经济”火爆的背后,不乏“创意之手”。赏花与旅游融合,与商务结合,可使“赏花经济”这朵花开得格外娇艳。


  其一,千方百计增加品种,延长花期,增强游客赏花体验。比如,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就在樱花园内移栽补种了2000棵樱花树,3000亩园区樱花成海,有东京樱、河津樱、大岛樱、菊樱、山樱、松月樱等近27个品种,有纯白、粉白、粉红、淡黄、浅绿、花蕾红等8种色彩,15万株樱花树花蕾绽放,吐虹捧彩。不同品种的樱花开花时间不同,花期长短不一,次第开放,有效地延长了花期。


  其二,以花为媒,多元融合,发展“花海+”产业让花期更长久。在各地赏花游一片兴旺的背后也存在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受到花期的限制,导致赏花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昙花一现,短则一周左右,长也不过一月左右,一旦花期结束,一切都会归于沉寂。有鉴于此,各地发展赏花游,不断完善交通、餐饮、如厕等配套设施,力求内容上有所创新,结合各种文化、经贸活动,挖掘特色与亮点,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全方位聚集人气,把赏花经济做大做强。


  能不能将单次赏花游客群转变为多次农产品消费的顾客群是赏花经济能否真正撬动更大范围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风行的今天,赏花经济实际已经先行了一步——很多地方更多借助新媒体传播和游客体验扩散来吸引游客。


  其三,赏花门票免费,倒逼赏花旅游产业升级,延长价值链。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首次试点免费开放洛阳市牡丹公园、天香牡丹园等四个公园,中外游客凭有效证件可以免费领取门票。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是倒逼当地旅游业升级的很好的尝试。对于各地旅游业来说,如果不及早摆脱“门票依赖症”,不肯花心思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停留在低端的赏花游、观光游,势必错过文创、演艺、休闲等二次消费蕴含的大蛋糕。对于洛阳的这种尝试,总体是值得肯定的,毕竟景区门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持续关注的热点,民众对于门票降价乃至免费的呼声很高,此举赢得舆论叫好顺理成章,何况洛阳这几大牡丹公园的边际成本不高,社会效益却很显著。这种方式必然倒逼洛阳的赏花旅游摆脱低端模式,进行产业升级,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是不二之选。


  去城市周边地区或乡村赏花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从几年前只有江西、青海门源等少数几个地方的油菜花很出名,到现在各地争相举办油菜花节,铁路部门还开通了赏花专列。到农村踏青赏花成了一种潮流,也成了一种生产力。赏花经济概念升温是对乡村价值的再发现。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赏花经济给了我们一个观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全新视角。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赏花经济本质上是围绕鲜花应季而开、游客如期赏花而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花期可以延长,鲜花却不可能常开不败,如同春节是每年的高潮,却不可能一年到头都在过年,鲜花特别是樱花的价值正是在于它绽放得灿烂而短暂。


  因此,我们必须放弃让赏花经济超越季节性常年长开不败的幻想。人类有天生追求永恒的冲动,但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天道,顺势而为,坚持优化观光农业,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尽可能保留原生态,让每个村落各具特色,并将良好的山水生态与季节性乡村景观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丰富乡村旅游的项目和产品,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特别是千方百计利用赏花经济营造的旅游经济品牌,在乡村旅游休闲上做足工夫。


  “春有百花,秋有果”,这样才可能把“赏花经济”转化为持久的生产力,打造一个四季有特色、常年有内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文化产业“走出去”关键在创新创意

    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电影、电视剧、动画、出版物的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国际竞争力并不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情况不容乐观。
    2017-06-06
  • 发展乡村旅游要取之于民、惠之于民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灿强说,与单纯的景区建设不同,房屋、耕地等都是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发展乡村旅游要取之于民、惠之于民。
    2017-06-07
  • 乡村旅游:既要顾全“面子”也要建好“里子”

    乡村旅游:既要顾全“面子”也要建好“里子”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外出的热门选择。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了5700亿元。
    2017-07-28
  • 拓建红色旅游公路是一举三得好事

    拓建红色旅游公路是一举三得好事

    近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简称规划),确定了126个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涉及28个省(区、市),建设总里程约2442公里,总投资约231亿元。
    2017-09-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