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要与技术进步合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7





  财富自由,你已修炼到哪一层?一般有这几个层次:一、超市自由,去超市想买啥不用考虑价格;二、数码自由,买数码产品不用考虑价格;三、汽车自由,买汽车不用考虑价格;四、房子自由,买房子不用考虑价格。
 
  我应该还停留在第一层。想当年,念书的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控制在600元,尽量多吃食堂少下馆子,买件衣服都要纠结半天。直到工作了才发现,只要不是顿顿澳洲龙虾日本菜,吃东西的花费都是小头。想必大多数人都进入了衣食不愁的生活,不然2016年国内的恩格斯怎会低至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接近富足的表现有很多,比如吃。家里有亲戚刚生完宝宝,指明要澳洲产某品牌奶粉,没想到进口商品超市被买断货,退而求其次买入了同系列的德国产奶粉。后来才知道,此系列进口奶粉都是爆款,需提前和售货员搞好关系,才能获得货到短信通知的VIP待遇。再比如旅游,与10年前相比,已从奢侈品进入到必需品。昨天看电视上的相亲节目,发现90%的男女爱好都是“旅游”,有的女嘉宾甚至白纸黑字地写道:希望婚后每年出国旅游两次。还有办公室的女同事,在购物APP上订购了鲜花,每月4束,1周1束,半年都不重样儿。过去,送花给到人,这是礼物;现在,送花给自己,这是日子。
 
  日子富足了,消费升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因为人天生就有“好逸恶劳”、“喜新厌旧”的天性,这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问题是,当消费升级成为大家都知晓、并且认可的观点,谁都知道这一趋势势不可挡,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抓住这一机遇快速成长呢?这里有两个听来的小例子。
 
  第一件事情是,百年前,牛奶还是奢侈品,只有住在养牛场周边50公里的人才能够喝到。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低温杀菌技术进步,出现了方便运输、存储的利乐包装,牛奶才可以运输到成百上千公里之外的地方。90年代中后期,中国有两家企业引进了利乐包装,很快就从地方品牌成长为全国乳业巨头。这两个品牌是伊利和蒙牛,而因为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利乐中国区也成为其全球布局最重要的一块。这个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外企,至今在上海过得风生水起。
 
  第二件事情是,十多年前,我们偶尔才会从商贸市场的小摊贩那里买一些熟食、卤制品来吃。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我们逐渐希望经常能在家里吃到卤制品,还希望这些东西不含防腐剂,更健康、更新鲜。有个商家敏感地捕捉到了这种需求的变化,并想办法改进了后台供应链。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了充氮气的保鲜包装,让产品在不添加防腐剂、不用冷冻的情况下,7天内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口感,不会显著丢失水分。同时,中后台的屠宰、切割、清洗、烹制等步骤也变得工业化了。这个品牌就是后来遍布大街小巷的周黑鸭。
 
  这两件事情的共同点在于,技术的进步优化了商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过程,使得一些原来看起来不切实际的用户需求得到了满足,掌握技术的品牌,也顺势成为了大品牌。这种技术,可以是自己研发,也可以借助外脑,但必须有决断的勇气。想想二十多前,内蒙古两家小小的乳制品企业,有魄力花大价钱引入外企生产线和产品,也是相当有战略眼光的。当然,获得的回报也是惊人的。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消费升级三四线城市是关键

    消费升级三四线城市是关键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升,消费升级已成大势所趋,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信息咨询发达,三四线城市的品质消费、健康消费和娱乐消费规模扩大,消费增速较快,消费潜力...
    2018-07-26
  • “双十一”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

    “双十一”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

    今年“双11”,电商交易再次呈现火爆景象,中国社会井喷的消费潜力,又一次让人们惊叹。无论是“买买买”引发的抢单,还是“停不下来”的快递小哥,都让“消费”这个词显得如此动人心魄。
    2018-11-13
  • “买什么”折射中国消费在升级

    “买什么”折射中国消费在升级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攀升、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的消费观念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从满足温饱的低消费向追求生活品质的高消费迈进,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提升。
    2018-11-22
  • 消费更新升级与资源循环利用并行不悖

    消费更新升级与资源循环利用并行不悖

    从经济发展角度判断,消费之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加快培育消费新动力不仅要从体制机制着手,也要从具体可见的领域发力。
    2019-06-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