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报道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时间:2017-07-30





       7月26日,由中国报业协会、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报业协会、天水市委宣传部协办,天水日报社、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一带一路“报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峰会在甘肃天水盛大举行。中国青年报社旅游周刊主编姜蕾同志就12年来中国青年报在媒旅融合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做了分享。她表示,宣传也是生产力,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在旅游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今天,旅游报道已不局限于游记和产品介绍,而是需要有专业积累的产业报道。


中国青年报社旅游周刊主编姜蕾同志发言

 
发言全文如下:


       宣传也是生产力,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在旅游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今天,旅游报道已不局限于游记和产品介绍,而是需要有专业积累的产业报道。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媒体没有旅游版,对旅游问题的报道一般集中在节假日,尤其是黄金周,这部分媒体多以挖掘及时性问题报道,尤其导游、饭馆欺客宰客等为主;另一类媒体设有旅游版块,但多数只为该媒体的经营服务,对旅游的报道大多集中在服务信息方面,这就造成了对旅游产业报道的不够专业。

       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下12年来,中国青年报的媒旅融合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旅游产业大话题,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已成为绝大部分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共识。基于此,中国青年报社在2005年成立旅游周刊后改名为旅游文化周刊。经过旅游周刊几年话语权的打造, 2011年报社又成立了中青旅游文化传播研究院。

       中国青年报一向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具体到我们旅游周刊,从创刊伊始,就坚持“寻找适合年轻人的行走”和推动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办刊宗旨。在报道方向上,始终关注旅游产业大话题,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早在2014年,成立了以汪洋副总理为召集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我在第一时间就采访了魏小安老师、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等5位专家,撰写了《让旅游产业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破冰船》,引起旅游局领导的重视。3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始于旅游业。


       现在正在热播的大型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进入十三五来,旅游业如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做好新一轮改革的破冰船,是值得好好深入研究的大课题。比如,怎样利用好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机制创新,打破部门利益,从制度层面及操作流程上解决旅游局“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如何走出“小旅游”思维,结合国家发展大局,研究需要破哪些冰,从何处入手,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性突破,等等。


       全域旅游,从提出伊始,到今年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对旅游这个带动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在推动改革向更深入发展过程中的左右寄予厚望。基于多年报道的积累,我们判断,全域旅游不是到全域去旅游,也不简单地是全域可以旅游,而是全域的体制机制、产业链以旅游为抓手,全域为旅游服务,旅游促全域经济发展。


       基于这种判断,中国青年报旅游文化周刊从概念一提出,就刊登了进行了报道,并刊发了大量专家文章,在今年年初还开始了《全域旅游新观察》栏目,发表了国家旅游局原综合司副司长现港澳台司司长张栋的《乡村旅游何以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二外旅游学院院长厉新建的《乡村旅游要关照矛盾的城里人和无奈的乡村人》以及记者采写的《发展全域旅游体验和口碑最重要》《山西旅游价值再发现正处于重要历史节点》等文章。


       出于同样的对旅游大问题的关照,我们对一带一路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报道,仅近一个月就刊发了《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三个关键》《一带一路成为中国人出境游第一大目的地区域》《暑期出境游占比近半 国内游一带一路产品大火》等文。
 

       二、与国家旅游局共同策划多项精品公益活动,用全媒体报道促进国家层面旅游政策的落地。


       例如,2015年开始,本报独家承办了由国家旅游局做主办单位的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传活动。依托在青年群体的强大号召力和媒体传播力,活动启动4天之内,由本报开发制作的H5作品,即收获20万人点赞。


       截至第一届活动结束时,通过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及本报面向学生群体的各二级微信公号的传播,来自全国125所高校超过16200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背包行”公益宣传活动。活动覆盖了22个省(区市)。同时,活动中,号召大学生利用个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与本报的微信、微博互动,对活动进行推广,倡导文明旅游。到去年,参与活动的团队达到253个。截止去年,在@中青报旅游周刊V主持的#文明旅游背包行#新浪微博话题下,话题阅读量达2960万,微博讨论量9.4万。


       从去年开始,背包行活动开始尝试组织大学生团队与一些市、县联合开展落地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当地,对当地的全域旅游实践进行寻访,并同步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并通过中青报全媒体传播平台,对活动展开立体报道,产生了大量图文、视频、直播等内容精品,不仅传播了文明旅游理念,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丰富了报道形态。
    

       三、开展线下活动,助力地方进行全域旅游探索实践


       十几年来,中青旅游文化传播研究院依托中国青年报系强大的媒体资源,以旅游文化周刊、中青报旅游周刊官方微信、微博账号和中青在线旅游文化频道为全媒体传播平台,以本报媒体策划部连续开展多年的优秀公益品牌活动“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活动为资源整合载体,以国内顶尖的旅游、传播、文化、经济、建筑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研究院智库,以大学生旅游文化实践营为基础队伍,在目的地形象提炼、全域旅游品牌形象推广、大学生线下寻访活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尤其在各地越来越重视全域旅游的今天,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仅举一例。


       2012年度,本报与黄山市徽州区委区政府与中国青年报社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徽州区旅游休闲文化品牌传播活动。至今已成功运作五年。


       五年来,通过提炼和塑造“风雅乡趣浪漫红”的徽州区旅游文化品牌,并设计制作活动统一视觉标识,制作并传播徽州区全域旅游的宣传歌曲、MV及微电影,并紧跟国家发展大势,每年策划一个活动主题:2013年,提出“中国梦·浪漫红”;2014年,抓住移动互联化趋势,策划并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开展了首都高校“徽州微旅游”大型定向越野活动,并以视频短片、全媒体报道等形式;2015年,京福高铁通车,徽州迎来“高铁时代”,研究院为徽州区独家策划“京福高铁首发车移动论坛”,并做微博直播;2016年,把国家旅游局主办本报承办的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传活动嫁接到第三届徽州国际乡村慢步大会,并为大会提炼了“健康中国 文明旅游”的主题,成为大会亮点。


       经过几年的持续推动,给徽州区带来了如下变化:推出了一首便于传唱的区歌;提炼了“浪漫红”品牌,当地注册商标并公司化运营,成为过去4年的阶段性主打品牌;推动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成为5A级景区;策划培育了一个全域旅游的大型活动“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慢步大会”。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发展;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发展;景点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媒体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大有可为。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