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打造全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04





 

 

 

 

       “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这是范长江先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提到的天水印象。
 

        盛夏七月,瓜果飘香。7月26日至28日,“一带一路”报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峰会在素有“羲皇故里”和“陇上江南”美誉的甘肃省天水市举行。
 

       本次峰会由中国报业协会、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报业协会、天水市委宣传部协办,天水日报社、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合肥日报等近百家中央和省、市级媒体的百余名社长、总编和记者共聚一堂,着眼“一带一路”建设,交流媒体和旅游融合的新经验,探索媒体与旅游融合的新模式。峰会期间,与会人员多处实地采访了天水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发展。
 

       “高铁贯通”迎来新机遇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宝兰高铁的开通,为天水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宝兰高铁,又称宝兰客运专线,东起宝鸡,西至兰州,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徐兰客运专线的西段。宝兰高铁于2012年10月19日开工,今年7月9日建成通车。随着宝兰高铁天水南至兰州西“天水号”的一声破空鸣笛,圆了天水380万人民的高铁梦,天水正式跨上了“发展快车”。
 

       宝兰高铁通车后,天水到西安、兰州列车运行时间均由原来最快的4小时30分缩短至约1小时30分。据统计,高铁开通短短半个月时间,天水南站输送旅客达13万多人。
 

       宝兰高铁打通了中国高铁纵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大贯通,形成了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快速铁路通道,开启了天水到兰州、西安的“一个半小时经济圈”。
 

       “五大文化”享誉国内外
 

       天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得天独厚,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麦积崖者,乃陇坻之名山,河西之灵岳。”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的秦岭西端,海拔1747米。周围群峰环抱,林木葱郁,风景秀丽。
 

       麦积山石窟,沿崖凌空而凿,距地面142米,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石窟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因形如农家麦垛之状而得名。石窟始凿于十六国时期后秦,距今约1600年,经北魏、西魏及唐宋等历代不断开凿,现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7000余件,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麦积山石窟不仅以风光秀美著称,而且以雕塑艺术蜚声中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不同时期的窟龛风格各异,如,北魏中期兼容并蓄、北魏晚期秦韵风采、西魏含而不露、北周热情奔放、隋唐华丽璀璨、宋代清丽典雅……石窟现存雕塑、壁画及窟龛建筑,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高超的雕塑、绘画、建筑水平和精湛的艺术文化造诣。
 

       具有“中国六最”之称的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总分布范围11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3800平方米,出土近万件各类文物及大量墓葬。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可分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文化等五期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至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它以拥有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和最早的绘画等六项中国考古之最而闻名遐迩,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采风期间,与会者还现场参观、采访了齐寿山文化旅游景区、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天水新天丝毯公司、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等。
 

       “风情小镇”堪比九寨沟
 

       融合发展,旅游富市。娘娘坝镇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南部林缘山区,距天水市38公里,是天水市的“南大门”。娘娘坝镇正在建设丝路风情小镇,一期工程钱家坝安置区位于该镇南部,依山傍水,境内森林茂密,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白家河流域水质清澈见底。
 

       娘娘坝镇着眼区域地理特征,结合秦岭腹地山川河脉谷地、自然环境优美和冬暖夏凉宜居的气候特点,注重保护和打造生态林区。同时,兴建一批山庄、客栈、休闲农庄,挖掘传播天水古城历史文化和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将文化体验、故事、娱乐、传奇等渗透到产品与服务之中,把娘娘坝建成美誉远扬的“塞外九寨沟”和新的国家级风景区。当下,娘娘坝丝路风情小镇项目已在钱家坝村落地,正在建设“游客中心”,“三街一广场”(即风情酒吧街、民俗文化街、民俗小吃街以及水幕喷泉、风情演艺露天广场)。一期项目建成后不仅使当地劳动力就地城镇化,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还可吸收5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将有力推动当地农民致富,拉动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天水市正抢抓机遇,精准定位,融合发展,把天水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金银馒头”。今后,该市将强化顶层设计,精准定位全域旅游发展架构;强化产业融合,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强化产品升级,倾力打造“乡村游”精品品牌;强化产业辐射投入,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服务水平;强化精品线路规划意识,让特色旅游满足不同受众。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天水市将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历史机遇,自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落实,按照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积极构建发展格局,努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构筑共建共享、相融相促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转自:合肥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