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支撑强国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突破20%,国产智能电视SoC芯片装机达到800万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
xinxi
资料图:信息产业(图片来源:互联网)
  五年来,作为我国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掌控能力显著提高,正在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器”、中国制造的新引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集成电路: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我国集成电路(IC)产业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在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物联网等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8nm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龙头企业持续盈利,封装技术与全球同步,关键装备和材料融入国际采购体系。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推进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抢抓移动智能、网络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机会,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徐小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五年来,中国IC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6年销售额规模为4335.5亿元,同比增长20.1%;IC产量为1318亿块,同比增长21.2%。IC产品平均价格3.29元,同比上升0.21元。IC设计、晶圆制造以及封装测试三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销售额均超过1000亿元。产业结构改善,比例更趋合理。
 
  我国IC产业的结构更加合理。IC设计和晶圆制造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6年IC设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销售额为1644.3亿元,同比增长24.1%;制造业受国内晶圆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以及扩产的带动,2016年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5.1%,销售额1126.9亿元;封装测试业销售额1564.3亿元,同比增长13%。整个产业发展趋势在向设计和晶圆制造前端转移,设计业规模成为中国IC产业销售额最大的领域,产业附加值得到提高。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五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在设计领域16nm产品已成功商用,并且初步扭转了通信芯片领域一枝独秀的局面,计算机、智能卡、多媒体和消费类电子领域的芯片得到快速发展;晶圆制造突破28nm工艺节点,龙头企业持续盈利;封装测试企业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深圳海思、紫光展锐在中高端智能手机芯片研发中,已完全进入16/14nm全球主流的设计水平,芯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兆芯采用28nm工艺,主频为2.0GHz的兆芯ZX-C处理器已通过国家CCC认证,并在国家重点系统和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华大九天的时序收敛工具,得到全球20多家10nm工艺流片设计公司的认可,且目前正在与世界上最先进的Foundry厂合作研发7nm时序收敛产品。
 
  寒武纪研发了国际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NPU),目前它已扩大授权范围,集成到手机、安防、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芯片中。全部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连续位居全球超算500强榜首。
 
  消费电子:产品丰富度达历史之最
 
  消费电子产品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个人、家庭应用的载体,是人类感知信息技术最直接的界面,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
 
  “在过去的5年中,外国厂商在智能硬件市场的绝对优势渐渐被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打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急剧膨胀,产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33.1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039.8亿元,平均增长率大于150%。”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表示。
 
  近五年来,我国消费电子产品的丰富程度达到了历史之最,在智能化、互联网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下,产品多元化发展明显。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手机9.36亿部,同比增长6.4%,其中智能手机6.94亿部,同比增长6.1%。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国内彩电销量中,智能电视占比已经达到85%,而2012年底,这一数字为24.9%。
 
  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层出不穷。以智能手表、手环、眼镜等为代表,智能可穿戴设备日渐普及,VR/AR产品方兴未艾。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VR硬件整体销售额达6.5亿元,较2015年的1.5亿元增长3倍多,月平均销售设备量达38.2万台,品牌数量达480个。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VR/AR在显示终端设计、交互技术、应用上并不落后,甚至有些还引领全球潮流。
 
  在交互技术上,我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传送科技的TPCAST是全球第一个无线VR显示商业产品。该设备解决了HTCVive一直以来被线缆束缚的问题,可以支持2K@90Hz高清内容,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5GB/s,最低延迟可以达到15ms。七鑫易维发布了全球首款VR眼球追踪模组aGlass,其追踪范围是垂直30°和水平50°,追踪速度最高可达380Hz,追踪精度小于0.5°,延迟低于5ms。
 
  VR在行业应用领域遍地开花。“VR技术最初应用在军事领域、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并拓展至医学、教育、旅游、电商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虚拟现实软硬件技术的突破,VR性能得到提升、产品价格降低,虚拟现实产品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强调,“‘VR+’将成为各行业发展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平台,逐步进入重要战略行业,并深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
 
  平板显示:正在向显示强国迈进
 
  当前,我国液晶面板产能跃居全球第二,已然是平板显示产业大国。从产业布局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有8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到2018年将拥有12条G8.5/G8.6代生产线。另外,我国还投资建设了G10.5/G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为覆盖面积最广、生产线最多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大国。
 
  据悉,2013年中国大陆自产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1.4%,电视面板自给率超35%。2015年,中国大陆8.5代液晶显示大尺寸产能已处于世界第一。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透露,2016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出货面积约5700万平方米,全球出货量市场占有率超30%,居全球第二位。
 
  2016年,中国大陆显示器件出货面积约5800万平方米,居全球第二,显示行业销售收入达2013亿元,居全球第三。到2020年,中国大陆主要面板生产线总投资有望超过8000亿元。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初步形成四大产业集群——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目前,中国大陆共有42条产线(含规划产线)。
 
  液晶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而在OLED领域,中国企业拥有更大的机会,我国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正逐渐打破韩国垄断。
 
  随着AMOLED在中小尺寸应用市场的盛行,维信诺、天马、和辉等都已经具备供货能力。维信诺成功突破了柔性盖板、超薄型圆偏振片与超薄型触摸屏的应用集成的技术极限,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3mm弯曲半径180度对折柔性AMOLED显示器。京东方7.8英寸柔性可折叠显示屏厚度仅为0.24mm,弯曲半径仅为5mm。天马可折叠AMOLED显示屏曲率半径为5mm,其5.2英寸的WQHDAMOLED像素密度达到564ppi,亮度达到500尼特。
 
  信息网络:创新应用引领全球
 
  从TD-SCDMA到TD-LTE,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坚持自主创新,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历经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群体突破,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在全球4G产业竞争的路程中,我国克服了技术、产业、组网、测试、组织机制五大挑战,突破重大核心技术,提出并主导TD-LTE国际标准。
 
  在4GTD-LTE在中国正式商用三年后,我国网络覆盖和用户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4G市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559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263万个,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4G用户已经达到7.7亿,占全球4G用户的一半以上。在经过了“3G突破、4G同步”的发展历程后,我国移动通信正在追求“5G引领”。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4G产业链取得良好发展,在系统设备、芯片终端等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华为、中兴等少数国内移动通信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跻身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前列。
 
  截至目前,LTE系统设备已进入LTE-A和LTE-APro商用阶段,移动宽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芯片终端研发也取得一定的突破。市场方面,中国终端品牌海外价值以及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上半年,全球4G智能手机销量达到5.37亿部,在全球销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中,中国厂商占据三席。我国TD产业链在3G时期初建,在4G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增强,实现了TD的产业化、市场化。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内企业为主、国外企业广泛参与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移动通信TDD技术完整产业链。
 
  “5G引领”是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既定目标,我国将是全球5G发展的重要一极,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可以实现引领。目前,中国在5G无线标准和新型网络架构两个基础技术方面都出现了很多创新技术。
 
  在5G网络标准方面,核心网有了重大创新。中国公司起到了5G整个网络架构设计的牵头作用,基于业务的网络架构已经被5G标准采纳,将来的网络架构会基于不同的业务灵活组成各种网络,以快速地提供业务。在核心网络中,通过网络切片技术、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端到端的实现不同性能的服务也成为可能。为了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边缘计算等技术是未来5G的重要内容,中国公司将协同全球产业,一同为5G全新的核心网络做出贡献。
 
  移动通信技术突破的同时,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升级,2016年底,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了3041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6.9亿个。出口带宽方面,2016年底,我国出口带宽达到了6640291Mbps,相对于2011年底的1389529Mbps,增长了377.88%。
 
  互联网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占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57%。在2016年全球互联网市值前十名企业中,中国占据了四席,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范围展开竞争。
 
  新兴技术:为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数据总量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3%,大数据相关产业收入达到3640亿元,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截至“十二五”末期,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达1500亿元。云计算产业规模近年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683.9亿元,预计2018年将逼近2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而中国的人工智能复合增长率超过26%,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量近25%,占亚洲总数的68.67%。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到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近25%,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超过1.57万项,位列全球第二,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智能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处于与世界一流水平并跑和领跑阶段。”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表示。
 
  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生长发芽,推动各个领域的转型升级。大数据领域,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创造了10秒申请、1分钟评估、3小时放款的阿里信用贷。目前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主要应用在征信、风控、反欺诈和量化投资领域。中国移动基于大数据构建了反电信网络欺诈防范技术体系,实现每秒并行过滤和甄别两万次,每日甄别的疑似欺诈数据达十亿次以上。
 
  在AI领域,从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交通到制造业、物流等领域,大量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以肺结核为例,资深主任医师的诊疗准确率通常约为70%,而国防科技大学开发的一套智能辅诊系统能达到90%以上。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平台金融监管领域,为整治洗钱、欺诈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利剑,促进金融智能化发展。海康威视等企业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的发展,促进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发展。
 
  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信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力量源泉。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1万亿元,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39.2%。信息消费规模由2013年的2.2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9万亿元,年均增幅高达21%,为同期最终消费增速的2.4倍。(记者 徐恒)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突破技术瓶颈 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加速

    突破技术瓶颈 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加速

    近日,工信部发布《201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201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生产和投资增速在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产业运行总体保持稳健,为全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8-09-2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