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09





  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消费方式、商业模式及其生产方式快速演进发展,信息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拉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蓄势勃发,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信息消费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信息消费促进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信息消费带动创新要素集聚共享,新动能不断孕育壮大。信息消费具有个性化、高效率、节约供需双方成本、带动平台企业发展等特征,尤其容易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共享,以分享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峰会发布的《2016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我国信息经济市场规模达18.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7.5%,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地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1.96万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正从出行、金融、短租等领域向教育、创意、制造等领域拓展。“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课程已超过1400门,选课人数超过3000万次。通过推动O2O、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创新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渗透率最高的国家。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稳居全球网络零售市场首位,其增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速的2.5倍,成为带动我国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信息消费拉动大量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助推制造业向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广东省对实施全流程网络协同制造的10家骨干企业监测显示,通过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柔性化、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周期平均缩短10%~30%、生产成本平均降低5%~15%。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利时等骨干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故障预警、远程维护等增值服务,由原来的“卖设备”变为“卖服务”,实现了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服务化转型。数码大方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生产组织模式创新,通过工业云平台集聚设计、生产、市场等要素资源,提供基础软件、研发众包、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已拥有45万个正版软件授权,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和优质产能。
 
  信息消费助推新制度体系加快构建
 
  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信息消费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面临突破与保守博弈、阻力与动力消长的矛盾,引发既有制度体系的不适应。通过破除信息消费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动能加速汇聚的制度体系,可以助推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破除制约信息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的制度藩篱。鼓励信息消费、积蓄新动能发展需要坚持政府底线监管思路,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但现有制度、政策和监管方式仍滞后于信息消费衍生的大量新业态发展要求,亟待打破制约信息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的传统制度枷锁。比如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很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但由于各种不规范经营行为普遍存在,乘客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一些地方政府一度沿用数量管制、资格设置等出租车思维来管理网约车,甚至采取“一刀切”叫停措施。国家已提出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推动从处理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管理转变为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管理,这将极大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又如面向信息消费市场的各类创新普遍面临市场不开放、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国家已提出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并本着降低创业门槛的原则,明确提出不急于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纳入负面清单管理,这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信息消费新动能发展的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信息消费新动能加速汇聚的体制机制。在信息消费拉动新动能积蓄壮大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信息消费新动能加速汇聚的制度体系,利用“看得见的手”从宏观层面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资源。比如我国现行的投融资体系难以满足“轻资产”特征显著的信息消费企业快速、便捷、多元的融资需求。国家已提出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引领作用,开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试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将为信息消费生态体系“输氧供血”,扶植信息消费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又如信息消费带动的融合创新需要建立开放高效的信用支撑体系,但当前由不同主体建立的信用信息平台大多处于割裂状态,各类信用信息的开放使用程度也很低。国家已提出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并构建政府主管部门、社会机构和平台企业合作共治、以信用为核心的网络监管机制,建立互联网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和跨线上线下的互联网诚信激励机制,这将为信息消费新动能加速汇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 姜江)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为数字化转型护航 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内外”兼顾

    近日,一款新型勒索病毒肆虐全球网络,导致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台电脑受到了攻击,仅英国就有16家医院电脑被锁定,甚至还有许多中国的高等院校内网用户受到了感染,存有毕业设计和论文等重要资料的电脑被病毒锁定,一时...
    2017-05-25
  • 网络信息安全是个大问题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发现,2016年在传统PC端,捕获敲诈勒索类恶意程序样本约1 9万个,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对敲诈勒索软件攻击对象分析发现,勒索软件已逐渐由针对个人终端设备延伸至企业用户,特别是针对高价值目标的勒...
    2017-06-29
  • 国务院部署升级信息消费 5G商用加速启动

    优化信息消费发展环境。其中第二点要达成拓展光纤和4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要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接入能力以及推动信息消费全过程成本下降。
    2017-08-25
  • 网上发手机拍的原图泄露位置?微信:会 可关闭GPS

    网上发手机拍的原图泄露位置?微信:会 可关闭GPS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微信发送照片时选择“原图”传送会暴露个人的位置等隐私信息,经过修图软件处理后仍有显示。微信今日表示,发送原图确会将附带的位置等信息发出去,提醒广大用户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可在智能手机“设置”中,...
    2017-08-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