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质更优 药渣是宝藏 另辟蹊径走出中药资源困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12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的命脉。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对中药材需求激增,给资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如何破解资源困局?
 
  日前,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林学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国中药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团、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药源头在行动——2017年中药材种植企业与中药生产企业、林下企业发展暨致力脱贫攻坚·凯里市苗侗医药发展座谈会”在贵州省凯里市召开。中药资源问题作为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药产业
 
  缓解资源压力,开源和节流是两大方向。据了解,为了使有限的土地多产出药材,大多数农户在种植药材时照搬农业高产模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用药安全和药效,而且导致环境潜在危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指出,目前中药材种植中“高产与优质”矛盾突出,中药材品种研究积累难以支撑高产模式。针对中药材种植中的根本问题和中医药发展的巨大需求,急需探索符合中药材自身特点的种植模式,如人工仿生种植、林下仿生种植等。
 
  那么,如何让土地既多产药材又能保证优质?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陈幸良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全,都提出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药产业的观点,即将适宜在林下生长、具有一定耐阴性的药用植物引种到林下,进行半野生驯化栽培。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天然林地29.66亿亩,随着各地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林地面积还在不断增加。而国家林业局已将林药产业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先产业。
 
  “发展林药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节约耕地,而且可以使药用植物野生资源得到恢复。同时,林药比人工种植的药材药用价值更高,是生态、绿色、安全的上乘药材。”陈幸良说。
 
  王文全认为,林药种植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林冠遮阴、以耕代扶,节约营林和种药的经济投入;一地多用、立体种植,解决了药、林、粮争地的矛盾,增加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时间上短、中、长结合,空间上上、中、下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
 
  安国市一方药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对林下套种中药材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经理段玉彬介绍,该公司在新疆和田的肉苁蓉红柳林下种植场,是在红柳林下接种肉苁蓉,管理极为简单,不施肥,不打药,只需视情况浇水3~4次,集中除草2~3次,每亩可收鲜蓉300公斤,收益可达2000元左右。
 
  但并非所有药材品种都能在林地环境下很好地生长,所以,林药种植必须选择适宜的药材种类。据王文全介绍,适宜林下栽培的药材有以下几种:耐阴性药用植物如人参、三七、石斛、半夏、黄精等;林下生长的菌物如灵芝、茯苓等;与林木共生的药材如肉苁蓉、槲寄生等。此外,药用动物林蛙、梅花鹿、林麝等也可以在林下养殖。
 
  “目前我国中药材林下套种面积有200万亩~300万亩,规模还很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工作都处在起步阶段。希望业界人士共同努力,建立一个严谨务实、反应迅速、阵容强大的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团体或产业组织,来倡导、推动、运作和管理林药产业。”段玉彬说。
 
  综合利用药渣堵住浪费黑洞
 
  如何通过节流缓解资源压力?黄璐琦院士和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段金廒都对中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巨大浪费表示心痛,不约而同地指出,应该对中药资源进行多元开发、综合利用。
 
  中药材中成分多且复杂,但在实际开发和工业生产中,往往只利用了其中单一的有效成分或法定部位,如提取物生产中被提取过某一成分的中药材,虽然其中还有很多成分可以利用,但就被当作废物处理掉了。据黄璐琦介绍,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g3是某一类新药中的主要成分,具有选择性抑制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药理作用,临床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制造一粒该新药(以含人参皂苷Rg310毫克计),就需要消耗人参原药材100克左右。“其实人参中的其他皂苷类成分也有抗肿瘤作用,含有的多糖成分能够明显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对这些成分如果不能实现综合利用,是对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黄璐琦说。
 
  许多药用植物在采集加工中都是仅利用了法定药用部位,其余部分就被当作废物丢弃。“我国每年消耗药材原料高达7500万吨,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加工下脚料逾亿吨。”段金廒说。黄璐琦介绍,人参、西洋参通常只利用其根,研究表明,其茎叶、种皮中也含有大量人参皂苷;枸杞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修剪茎叶,这些茎叶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如果能够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望开发出既安全又有效的降血糖药物。
 
  中药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药渣,里面更是富含宝藏。据了解,我国中药深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出巨量废水、药渣等,仅云南两家进行三七皂苷分离的药厂,平均每年产生的三七药渣就达15万吨。2007年全国中药渣的年排放量达3000万吨。药渣通常采取焚烧、填埋或固定区域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理,综合利用度很低。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有些被提取过的药渣还被不法商贩重新晾晒出售,造成用药安全隐患。事实上,提取过的药渣里面不仅含有提取不完全的有效成分,而且还含有很多其他有用的成分,如多糖类等。“中药材深加工过程中大多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只能提取出水溶性成分,其中还有大量酯溶性物质没被提取出来,那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段金廒说,“应探索中药资源价值创新策略,发展高效循环利用技术方法与途径,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加快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重点推进大宗固废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中药制剂原料精细化利用和生产过程资源回收利用,有效提升中药资源利用率。
 
  为此,黄璐琦建议,开展以扩大药用部位为突破的多元化利用,进行名优中成药濒危原料药材代用品(新部位)的研究开发,如重楼,两面针等,通过对重楼新的代用品及两面针新的药用部位的系统研究和注册申请,为其他名优中成药中濒危原料药材资源紧缺问题的解决提供示范性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一部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品、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都属新药,企业都可以考虑研发。”鉴于提取后的药渣一般含有大量粗纤维、粗脂肪、淀粉、粗多糖、粗蛋白、矿物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可用于生产无公害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以及食用菌栽培等。“药材经提取后大部分有效成分被利用,但受提取工艺、提取效率等限制,仍有可被利用的药用价值,如玉屏风散中成药药渣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家畜的免疫力。”黄璐琦说。
 
  段金廒认为,实现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对于资源性价值较低的中药废弃物,可作为投入成本低的有机肥料、菌质材料、燃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二是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通过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等适宜方法和技术,使其转化为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性物质;三是精细高值资源化模式,通过化学修饰及生物转化等方法技术,获得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和具有生物功能的资源性物质等。“如果将木本尤其是藤类药材产生的药渣制成高品质、高规格的生物肽,出口潜力巨大。”段金廒说。
 
  共商举措促源头走向规范
 
  事实上,规范中药源头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艾莲向与会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目前,还有100个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100种常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以及5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规模化繁育基地正在建设中。
 
  为了破解资源困局,从源头提高药材质量,引导行业走向规范化种植和发展轨道,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发起了“中药源头在行动”系列活动。该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介绍,今年专委会启动了中药材基地建设及市场运行大数据建设工作,依靠大数据支撑,搭建起了信息交流网络,形成了2000多人的大型产销对接平台;完成了55家企业、16个中药材品种的溯源工作,同时启动了中药材产业信息分析与展示平台建设,为推介优质中药材基地、建立线上精准产销对接渠道奠定了基础。
 
  此次座谈会上,业内专家围绕中药材种养殖技术、管理方法、相关标准、种子种苗、机械化、循环经济等多个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进行了研讨,对药材种植基地产地初加工、供应链金融模式、互联网智能平台等进行了重点解析,进一步探讨了产销合作新模式,达成并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会上,26家企业的22个品种的药材基地被授予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旨在促进中药材种养殖行业打造具有品牌优势的优质道地药材,保障中药材原料质量安全和稳定供应。
 
  “中药协会将继续加大推行科技、机械、生态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工作的力度,促进行业在种子种苗繁育推广、田间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平;研究发展适合中药材种植的机械设备,逐渐解决劳动力缺乏和成本过高问题;推行模拟野生环境下的中药材种植生态条件,尽可能为中药材种植创造优良环境;大力推广符合基地发展的管理模式,逐渐改变中药材种植养殖源头小、散、乱现象。”王卫权说。(本报记者王泽议)
 
 


  转自: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医保“谈判目录”出炉 11家上市公司重磅新药入围

    自2017年版医保目录发布以来,作为其重要补充,新目录中“含金量”较高的谈判目录品种名单备受市场期待。4月14日晚间,人社部官网终于发布《2017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谈判范围》,确定44个品种纳入...
    2017-04-18
  • 我国乙肝领域成绩显著 自主研发新药潜力巨大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的症状。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为此,我国的肝病学者一直努力攻破HBV,深入疾病研究中,奉献着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
    2017-05-04
  • 创新药孤儿药迎利好 医保药品谈判准入机制或成常态

    日前,人社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医保药品目录将进入动态调整阶段。此次调整,同样吸引了药企、患者等群体的注意。
    2017-05-10
  • 新药投资现“进口”热潮 资本探路产融结合

    新药研发成功率不足12%。出海拿下新药研发项目,引进中国市场孵化,成了一大热潮。在牵手加拿大上市药企Prometic之后,日前,融昱资本合伙人、仁寿药业法人代表龙宇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双方协议已经签署,投资逻辑也定...
    2017-07-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