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毕业季,承担责任的开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罗志敏    时间:2017-07-04





  又是一年毕业季。整个夏天,各个学校都在忙于操办毕业礼,从个性化的毕业创意到独具匠心的现场布置,从典礼氛围的营造,到嘉宾精心准备的致辞,不管是以颁发毕业证为标志的官方性典礼,还是以师生餐会为特征的小范围聚会,无疑都是想通过这么一次隆重且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校园生活作一个告别,为毕业学子道一个祝福、表一个期盼。


  起源于西方中世纪大学的毕业礼,绝不仅仅是圈外人看来的一场“热闹”,而是其经久以来附着的那种厚重的、隐含着丰富价值取向的仪式感,使身处这一温馨感人场景中的学子们,有泪水也有欢笑,有离弃也有不舍,有悔恨也有感恩,有释怀也有震撼,有回忆也有憧憬。对学校来讲,它是送给学子们的“最后一课”,是重温校园生活、感悟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最集中的一堂课;对广大学子来讲,它是以他们为主角的并与老师、同学和母校彼此建立心灵链接的一个重要契机。而对其中任何一名学生来说,毕业礼都是他们人生的一次不同凡响的节点,不仅是对一个阶段学业成就的公开肯定和确认,也是对其几年来累积的酸甜苦辣情绪的释放和了结。与此同时,毕业礼也是他们进一步成长的加油站,更是他们接受思想洗礼、打点行装、走向下一人生阶梯的驿站。


  那么,在情感交汇、思想奔涌的毕业礼中,广大学子们究竟收获了什么?


  几年的校园生活,不能只像一辆急匆匆穿过一片美丽景区的观光巴士,而是奔着收获而来,带着收获而去。几年来,我们收获了知识、涵养和能力,收获了恩情、友情和爱情,但最重要的收获,应该是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和奉献。因为,毕业礼不只是对一段岁月的告别,也应是学业完成后承担责任的开始。自大学在中国诞生以来,毕业礼的主题也自然离不开责任与奉献,许许多多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应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担当。新中国成立以后,毕业生更有一种做大事的“舍我其谁”的气度与抱负,上海师范大学前校长杨德广教授就是这么一位代表。


  初中毕业时,老师一句“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的话打动了杨德广,从此使他这个生来营养不良、身体瘦弱的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开始坚持在操场上跑步。因买不起鞋子,有时他赤着脚在煤渣跑道上跑。他坚信,只有身体好,才能有所为,才能为国家多作贡献。2010年,已退休的他还不忘这句话。他卖掉了自住的房子,加上多年积攒的讲课费和稿费共300万元,支持3所学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2年,为帮助甘肃4所乡村学校的贫困生,他又筹集了200万元。多年来,他生活上精打细算,从不下一次饭馆,也从未为自己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都用来扶持贫困生。现如今,杨德广教授虽已77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地站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奔走在乡村学校和田间地头。


  这种始终如一的责任和奉献,就是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作为生活在这个伟大新时代的莘莘学子,作为祖国事业发展的未来中坚,我们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对学子们所教诲的那样,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作者:罗志敏,系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教育时评:课堂是否以人为本取决于教师

    在大多数学校提倡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的当下,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却出台了一个略显“奇葩”的规定:“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这样的规定实行了3年,效果出乎意料——没有了PPT的“牵绊”,老师和学生...
    2017-04-19
  • 教育时评:就业率高低不是专业叫停唯一原因

    “我生有涯意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正在中山大学读大二的小君(化名)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感慨。由于学校的专业调整,今年秋天,他的专业可能将不再会迎来新的师弟师妹了。
    2017-05-16
  • 教育时评:报考高职首先不要想到专升本

    最近各地高考已进入第二批志愿录取,即将开始第三批(或第二阶段)高职志愿填报、录取。有不少考生在填报高职志愿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哪所高职院校的哪个高职专业“专升本”容易一些?是不是211院校的高职专业、普通本...
    2017-07-26
  • 让在线教育更有温度(人民时评)

    在线教育不是简单地把培训班搬到网上,它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网络在线学习日益流行,成为不少学生的自主选择;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受投资者青睐,频频获得融资支持。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在线教育的话题热度不减,引发媒体关注。
    2017-07-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