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李卉茵的创业路:让中式美学融入澳门人生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2-04





  “近几年,国风在澳门年轻人中很流行,大家以懂得中华传统文化为荣。能让更多人认识昆曲,让中式美学融入澳门人的日常生活,我也很开心”,“80后”青年李卉茵近日在澳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梳打》杂志创始人、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及澳门区主席等等,有着众多头衔的李卉茵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澳门腾飞,让她有做好事业的可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是给澳门年轻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老城区大三巴牌坊附近一条小巷里,李卉茵开了一家小店“好时节”,展示旗袍、汉服、澳门文创产品,也时常做茶道、书画、古琴等培训。店名出处是宋代无门慧开禅师一首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因为很喜欢中华文化,所以创办一个中式美学文创品牌,跟更多人分享”,一身旗袍的李卉茵说话柔声细语,办事却干脆利落。她笑言自己笨,好在执行力强。
 
  这执行力,在她与昆曲的不解之缘中体现。2005年,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澳门上演,第一次接触昆曲,李卉茵连看三天、深受震撼。
 
  不想止步于欣赏,但在澳门又找不到昆曲老师,李卉茵加入了南京戏曲名家裘彩萍的网络课堂。通过视频教学,老师一对一指导她的发音咬字。仅唱腔,李卉茵就学三年,“老师很严格,我也不怕吃苦。说粤语的人学昆曲其实有点吃亏,像又学了一门外语,一节课只能学会一句唱词。”
 
  后来,她参加首届“牡丹亭”杯全国昆曲曲友大赛,一举摘铜,成为了首位获得全国性昆曲奖项的澳门人。李卉茵深受鼓舞,拜入香港昆曲名家邢金沙门下学身段,每周从澳门到香港去上课,坚持至今。
 
  代表澳门登上央视戏曲晚会舞台、到塞浦路斯表演、为到访的摩纳哥王妃演出……李卉茵的“业余爱好”被越来越多人知道,白先勇口中的那颗“播在澳门的昆曲种子”发芽成长。
 
  “如果澳门只有我一个人唱昆曲,会非常无聊,希望有更多人跟我一起玩”,李卉茵成立了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经过一年多推广,会员已有60多人。
 
  她常前往校园做公益讲座,邀请大湾区里唱昆曲的伙伴一起表演,“有学生还会跟着学两句,昆曲在年轻人心里不再是只有爷爷奶奶辈才会喜欢,反而很潮。”
 
  今年,李卉茵创办的时尚杂志迎来了十周年纪念。她在微信朋友圈感性写到,“有时候我觉得日子总是在‘忙’和‘非常忙’还有‘忙到发癫’之中循环飞逝,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但翻看公司十年来从不间断出版的月刊,每一本的内容都经过我手。猛然回过头来看,我就是在这几千个汲汲营营的日子中成熟起来。”
 
  在李卉茵看来,近年澳门创业环境有所改善,特区政府推出政策支持创新,包括基金、免息贷款等。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澳门青年将有更广阔天地。
 
  “如果有好的项目,资源会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但也要年轻人勇敢踏出第一步。如果不努力,怨天怨地是没有用的”,担任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及澳门区主席,李卉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介绍大湾区的各种政策。
 
  采访结束时,李卉茵拿出电脑赶稿。受邀写一本“我和澳门二十年”的书,她期待写出一个土生土长澳门人看到的20年变迁,让更多人了解这座中西融合、休闲自在的城市。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