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卫星导航+大农机”改变传统秋收方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3





  在黑龙江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的一块大豆田里,司机孙德强驾驶着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收获自家的大豆。5个多小时,300亩大豆就收完了。
qiushou
资料图:秋收(图片来源:互联网)
  登上这台庞然大物的驾驶室,先进的操作系统令人赞叹。在一块显示屏上,有作物水分、作业面积、速度等数据,并实时更新。在车身上,有一个接受信号的装置,这是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智能数据监控和传输系统。
 
  “有了这套装置,把作业地块的经纬度数据输入系统,设定后,即可实现自动驾驶。”孙德强说,技术人员远程用手机就可以查看现场工作情况和实时数据,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报警。
 
  孙德强种地已20多年,过去种地是“小四轮”,灭虫是小药壶,收割是镰刀,现在种收都是带有卫星导航的大农机。“以前十几天才能收完的庄稼,现在几个小时就完事啦。”孙德强说。
 
  在卫星导航下,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在田间精确作业,误差在0至2厘米之间,而传统农机在人工操作下很难精确耕作。孙德强说:“如果遇上农忙时节或赶在风雨来临前抢收抢种,农机在卫星导航下还可以加班加点。”
 
  即使是在夜间加班作业,也不会出现半点差错,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收割任务。晚上8点,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种植户杨艳丽的玉米地里,一辆约翰迪尔S680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天色已黑,但收获进度一点没受到影响。
 
  八五二农场农机科科长许国忠说,农场所有的大型农机都配备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从种地、田间管理到秋收,都是大农机,不仅实现无人驾驶,夜间还可以不间断作业。特别是大农机深翻整地,为保证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在北大荒农业农机指挥调度中心,黑龙江七星农场副场长刘成点开了卫星遥感和气象数据分析系统。在一个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水稻播种密度、熟期、出苗日期、施肥记录以及当前的收获面积。
 
  刘成说,在农作物成熟之后,各个地块作物成熟度的数据将会被显示出来,再结合气象数据就可以提醒农户及时收割。收割之后,卫星会继续监测目标区域,包括土地的翻整、养护等,以获取全面的种植区域农业信息,为下一次农作物种植提供更加详细的农业数据。
 
  从“大弯腰、小镰刀、小药壶”到“大农机、卫星导航、物联网”,如今被誉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传统耕种模式正被“只见农机不见人”的现代生产方式逐步取代。(记者 王建)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黑龙江111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通过备案

    日前,黑龙江省科技厅对159家申请备案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进行了审核,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服汇众创空间等111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首批通过备案。
    2017-03-22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大力扶持绿色食品产业

    2016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扶持力度,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培育、整合、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品牌
    2017-03-23
  • “出海口”拉近黑龙江与南方沿海地区距离

    3月14日,黑龙江省政府对外发布消息,2017年1—2月份,哈绥俄亚班列发送货物总量1 7万吨,货值约1 1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个月,哈绥俄亚班列发送的货物主要以发往中国南方港口的粮食、木材为主。
    2017-03-24
  • 摆脱“能源依赖”重铸发展动能 黑龙江迎来振兴之春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困难挑战,经济结构“优化向好”,逐渐摆脱“能源依赖”,动能转换不断加速,经济发展亮点频现。老工业基地迎来了“振兴之春”。
    2017-03-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