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毅:工业云推进智能制造和协同制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5-19





  日前,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办的工业云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现场会在京成功举办。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毅在会上表示,通过产品形态、生产模式、生产设备、生产者、消费形态五个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到来。制造模式发生变化,从大规模的生产到今天的协同制造,每一次制造模式变化的核心都是产业的转移。
 
  产业形态核心是个性化需求
 
  未来产业形态的核心是个性化需求,专业化的、分散化的、互联互通的、动态组织的生产模式是未来产业的特征之一。过去的一百年间,工业的基础由于新技术的进入和市场原因的驱动,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
 
  大家所熟知的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工业转变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方面,催生了新的生产要素,以前的信息化通常被认为是简单的、支撑产业的工具,但从信息经济或者数字经济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不光是简单的工具,更是一个生产要素。信息技术与厂房、设备、原材料,包括其他相关的生产要素一样,但它能让传统的生产要素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会发展为新业态的核心平台。
 
  在当前产业状态下,未来的框架会有三个“新”。一是需要有新基础。过去制造业的基础是厂房、设备、水电气,未来将会增加网络、通信和数据。二是新集成。过去的集成主要是设备自动化集成,未来将是工控集成和信息系统集成、互联网集成。三是新协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入,未来企业的边界将会模糊,部门的界限也会模糊,逐步实现内部供应链协同以及生态协同。
 
  传统的制造工厂将被引入互联网、物联网的平台,甚至是全联网的平台,实现供需直接对接。新的业态就会出现,整个产业的门槛将会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软件服务、协同服务、数据服务,支撑工业云平台,最终形成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的生态服务,实现个性化制造。
 
  未来是平台和产业生态竞争
 
  在智能制造方面,工业软件支撑,实现装备智能化、过程智能化以及产品智能化,从而实现各方面转型升级。由数据驱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用平台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数码大方在国内开展的工业云涉及15个工业云、9个行业云,入驻企业达12万,拥有25万注册用户。
 
  北京工业云是工业云的典型案例之一,工业云平台是把所有的资源聚合起来,在平台上发布任务时,有需求的企业在平台上可以看到设计方案,实现供需对接。企业可以发布需求、查看招募、选择服务商,平台会提供服务商的简介,通过对接,提交成果,最后进行支付。
 
  制造区域以四川德阳为例,德阳是国家重装基地,通过引入工业云理念,在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上可以看到入驻企业数量,在平台上实现产能资源共享、库存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共享。
 
  行业云以阀门业为例,今天阀门业的状态是终端客户有具体诉求,销售商有诉求,供应商也有诉求。阀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定制越来越强,产品交付周期缩短,用户期盼越来越强烈,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挑剔,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明显,市场对产品研发的要求频次越来越块。在这种情况下,阀门云把经销商、用户和供应商联系在一起,透过云本身实现营销和专业化生产。客户可以通过云平台了解产品生产进展,异地客户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云平台在3D模型上可以直接提出意见,共享和传送文档。阀门云上线运营一个多月,在云平台上已经聚合了6064万种产品,客户将近700家,订单量近2000单,交易金额接近2000万元。
 
  CAXA数字化设计平台在北京石油机械厂的应用,让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终端,把样机带到客户面前,主动响应客户。客户的需求一旦被确定以后,就可以在数字化设计平台内找到背后的数据沉淀,既精准又缩短交付产品的时间。
 
  智能制造与工业云相关的另一个例子是康斯特仪表数字车间。目前,企业生产和运营面临两提高、一降低的挑战,康斯特生产人员人均产值30万美元,行业内国际顶尖企业约为100万美元,当前企业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需要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库存成本。在应用了数字工厂框架后,企业对整体制造环境、设备、物料,包括人员全部进行了数字互联,在云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调控、情况抓取和数据分析,实现了用更少的人来管理更多的设备,让整个生产流程更加流畅。
 
  通过上述实践和应用案例可以看到,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平台和产业生态的竞争。工业云将支撑协同制造,工业软件能够支撑智能制造,二者相结合将实现服务的转型升级,完成新业态的构建。(本报记者邓聪)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李东生: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方可在新一轮调整中胜出

    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要不断夯实自身工业基础,抓住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重视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方可在新的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脱颖而出。
    2017-06-14
  • 保利协鑫金善明:2023年实现光伏智能制造4.0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snec展会“光伏智能制造前沿技术论坛”上,苏州协鑫光伏副总经理金善明作主旨报告时表示,协鑫2020年底将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对接工作3 5,2023年实现光伏智能制造4 0。
    2019-06-21
  • 上汽集团蓝青松:智能制造要能支撑用户单个需求

    蓝青松表示,智能制造需要做到能支撑用户独立单个的需求。他称,上汽大通的c2b工厂是用户驱动业务发展的支撑点,可以支持上亿种定制,其背后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的升级分析,以及智能化的定制平台。
    2019-07-11
  • 江苏北人朱振友:用智能制造“焊接”未来

    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你看到的是机器人,是机械手;但在我眼里,是焊接工艺,是打磨工艺,是流程再造,是控制软件,是有机统一体。
    2019-12-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