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在互联网上延续千年茶路 让蒙顶山茶走向世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31





  在中国版图的西南方,绵延千年的茶文化圣山——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熠熠生辉。两千多年前,茶祖吴理真在这里种下7株茶树,开创了人工植茶的历史。蒙顶山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茶农,也成就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在蒙顶山土生土长的张强,其父母为上世纪60年代知青,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蒙顶山种茶、制茶。在茶香中长大的张强对蒙顶山茶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继承了蒙顶黄芽特殊的传统工艺,掌握了核心技术,成为蒙顶黄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他创办了茶叶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把高山上的茶叶和文化通过互联网这条新的茶路输送到了世界各地。
 
  从“原料茶”到“品牌茶”
 
  从小受父母种茶制茶的影响,张强毕业后也选择从事这一行业,通过内招进入雅安市国营蒙山茶场,在这里练就了过硬的制茶技术。
 
  2002年张强下岗,凭着对茶叶行业的无比热爱,同年8月,他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味独珍商标,创办了自己的茶叶企业味独珍茶业公司。“味独珍其名出自于宋代诗人文同《谢人惠寄蒙顶茶》一诗中的‘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意喻着蒙顶山茶叶味道的独特珍贵。”张强说。
 
  2007年,张强总结品牌创建5年来的发展经验,认为企业应充分利用区域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以应对市场竞争,逐步拒绝外来茶商的纯代加工型投资和无品牌的原料收购,加快企业市场营销布局,舍弃茶农卖土特产的传统模式,开启品牌产品的营销新模式。
 
  自2007年开始,味独珍茶业公司不再售卖散装茶叶,所售茶叶必须进行包装,包装上必须印刷味独珍商标及品名,给消费者强有力的识别度,助力味独珍品牌成长。
 
  从“传统模式”到“电商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张强洞察先机,开启味独珍茶业公司电商化道路。2012年,他组建电商团队,成立电子商务部,开始探索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升级的道路。2013年,该公司成为雅安市唯一取得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的涉农企业。
 
  公司先后建设味独珍茶业官网,官方微博、微信,进驻淘宝网、天猫商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京东商城、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工商银行融e购、中国移动和聚蜀商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同时,张强带领公司电商团队在全网营销、移动营销、微营销等电商运营领域做了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公司独特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肯定。2012年,味独珍茶业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业电子商务十强企业,2013年被四川省商务厅评为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公司相继成为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电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张强也当选为雅安市电子商务协会首任会长。
 
  “‘互联网+蒙顶山茶’是我们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让亿万网民喝到蒙顶山茶,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这是公司这一发展阶段的目标和宗旨。我要带领企业全面拥抱互联网,誓让蒙顶山茶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传统茶叶品牌焕发新的光彩。”畅想未来,张强满怀信心地说。
 
  从“内贸电商”到“跨境电商”
 
  2017年,张强再次作出战略性决策——乘“一带一路”东风,组建外贸团队,发力跨境电商,将味独珍牌蒙顶山茶卖到全世界。
 
  目前,味独珍茶业公司已完成跨境电商团队的组建,完成了茶叶出口的各项注册认证,团队进行了多轮专业培训,积极参加2017美国拉斯维加斯世界茶业博览会,为走出国门,开启海外市场大门打好坚实的基础。
 
  张强深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目前,他的公司创新发展“证明商标+企业商标+产品商标”三级商标梯队。公司所有产品均标注此3个商标图案以提升消费者的识别度:一是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区域品牌的表达;二是味独珍企业主商标,是企业品牌的表达;三是每个产品都注册商标,是产品品牌的表达,如公司目前拥有早春甘露、玉玫瑰、花仙子、水润天府、沙漠春天等30余件产品商标。在“2017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百强排行榜”上,味独珍茶业与雅安市另外3家企业进入榜单。
 
  想要进军国际市场,除了有响亮的品牌,还要有拳头产品。张强决定把产量稀少、制作工艺复杂的昔日皇室贡品蒙顶黄芽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张强继承了父母蒙顶黄芽制作的特殊本领,带领团队在此基础上研发黄芽种植、制作的核心技术,改变了蒙顶黄芽这一千古名茶“很多人知道,很少人喝到”的局面,使昔日“皇帝茶”,进入百姓家。
 
  2011年,张强被认定为蒙顶黄芽传统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并成为国家注册的一级评茶师、一级制茶师。这些身份成为金字招牌,让蒙顶山茶走出蒙顶山,走向全世界。(本报记者 颜伟)
 


  转自:中国工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