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东风 掌舵宝腾 李春荣打开中国汽车人出海一扇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11





  收购宝腾两个月后,吉利终于为宝腾找到了复兴操盘手。与当初收购沃尔沃后马上组建以海外职业经理人为班底的管理团队不同,这次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宝腾CEO的选聘耗费了不少时间。不过,最终结果却给了中国汽车业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为宝腾选择了一位中国汽车工业自己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李春荣。日前,有消息称,刚刚任职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总经理不足两个月的李春荣,正式加盟吉利,担任宝腾CEO。
 
  这是李春荣由体制内的管理者转向职业经理人的首秀,这一首秀也开启了中国本土汽车职业经理人掌管一个国际化品牌的先河,正如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所说,这显然是中国汽车行业人才国际化进程中又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不过,吉利为何选择李春荣?本土职业经理人“出海”说明了什么?又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 吉利为宝腾选了一位中国CEO
 
  作为马来西亚“第一汽车”品牌,近年来,宝腾却在其本土市场遭遇了滑铁卢,市场保有量不断下滑,连年亏损。尽管马来西亚政府给予宝腾极大的支持,仍旧没能挽回其颓势,不得已,宝腾只能对外寻求合作。然而这一“烫手山芋”却吸引了不少车企,包括大众、标致、吉利等都成为其“追求者”。但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情结和历史遗留问题,在对外寻求合作时,宝腾有很多天然障碍,导致包括大众、标致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都未能与其达成合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和资本构成,以及强烈的民族情结不仅是宝腾寻求对外合作的障碍,也是接盘者首先要面对和持续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勇敢者如吉利却没有退却。6月23日,吉利成功收购宝腾之际,李书福当场承诺要复兴宝腾。
 
  复兴宝腾,首要的是选择好领头人。两个月后,吉利选择了曾在东风汽车工作30年的李春荣,这份聘任乍一看有些出人意料,可是,仔细分析当前宝腾面对的形势和李春荣的职业经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而对于李书福的这一“大胆”决定,朱明荣甚是欣慰:“这说明他对本土职业经理人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对任用之人也是相当信任的。这也显示了李书福用人的魄力和独特眼光。”
 
  ■ 为什么是李春荣?
 
  为什么是李春荣?当吉利将复兴宝腾的重任交与李春荣时,想必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公开简历显示,李春荣自1987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东风汽车,历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室副主任、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监事后,自2007年开始担纲东风自主品牌发展,先后任东风乘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东风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兼任副总经理、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等职。在东风汽车一干就是30年,从集团层面到合资公司再到自主品牌,在管理岗、技术岗、营销岗都曾任职,并且表现出出色的营销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
 
  李春荣到东风乘用车任职后,经历了东风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并将东风乘用车推到年产销15万辆的高度。在东风乘用车,李春荣经历了从产品立项、工厂建设到产品规划、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对自主品牌的成长有了全方位的操作经历并取得不错的成绩。2016年,东风自主乘用车整体销量达到15.08万辆,同比增长49.5%。这也让外界看到了李春荣出色的营销能力。
 
  李春荣在东风汽车精彩的职业表现显然是吉利选择他的关键。在东风这样的大型央企,同样有复杂的人事关系;在东风悦达起亚这样的合资公司,李春荣也经历过合资公司管理运营的各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实现东风自主品牌的从无到有,并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可见其能力的不一般。这些,都为其处理宝腾复杂的人事关系、资本关系和管理问题提供了经验。吉利选择李春荣顺理成章。
 
  从李春荣个人角度看,坊间传言他近两年在东风的职业发展并不理想,甚至在今年初提出希望能离开湖北到南方任职,尽管此消息并没有得到李春荣的公开回应,但作为一位在体制内有了一定成长、取得一定成绩而又遭遇“天花板”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到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做新的尝试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 “李春荣们”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作为一位从体制内走出来的汽车职业经理人,李春荣能走上国际舞台,在海外市场操盘一家合资公司,这个消息对于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中国汽车“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中国车企到海外建厂、合资收购的案例不断增加,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合资公司并没有聘任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先例,尤其是整车企业。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就组建了一支海外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管理团队,此番,吉利选择李春荣担任宝腾CEO为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迈上世界汽车舞台提供了机会,也让外界看到,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本土培养的汽车人才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受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影响,我国本土培养的汽车人才多具有国企背景,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甚至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他们还要面对很多挑战。记者采访过的多位海归人才在谈到从海外回国任职经历时都表示,海归人才回国发展,要尽快适应职业环境、职场文化的转变。相信这一点在本土职业经理人走向海外过程中也同样重要。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好发展,中国本土汽车职业经理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还会出现“水土不服”。(本报记者王金玉)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