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万吨级二次铝灰再生中试线投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22





  近日,淄博海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次铝灰处理后返电解槽万吨级中试线投运。据悉,该生产线为国内首条万吨级二次铝灰再生电解料生产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使铝灰回收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铝灰,是指铝生产和加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又被分为一次铝灰和二次铝灰。二次铝灰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含氟、氮等有毒有害物质,这是铝灰定性为危险固废的根本原因所在,铝灰的氮化铝中的氮遇水生成氨产生的恶臭味是影响环境的最主要的动因;二是铝灰内所含的主要物质为铝、氧化铝、电解质等,利用价值颇高;三是铝灰内所含的主要物质铝、氧化铝、电解质及其反应物以混合状态存在。
 
  目前国内铝生产和加工产生的一次铝灰由于其中的金属铝含量较高,具有经济价值,为企业重视和回收处理,而二次铝灰作为一次铝灰提铝后的剩余物,且由于国内至今缺乏技术上先进、成熟,经济上投资少、效益高的处置项目和工艺,多数二次铝灰被直接弃掉,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2016年6月14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在废物类别HW48有色金属冶炼,废物代码321-024-48~321-026-48中,将铝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初炼炉渣列为危险特性为T(Toxicity,T)毒性危险废物;电解铝过程中产生的盐渣、浮渣列为危险特性为T毒性危险废物;将铝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易燃性撇渣列为危险特性为I(Ignitability,I)易燃性危险废物。与此同时,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审议通过,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要求,电解铝、铝加工、再生铝等铝灰排放企业每排放一吨铝灰要交纳1000元环保税。
 
  由此可见,国家对铝灰的定性及相关政策措施已将综合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铝灰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尤其是二次铝灰的处置及回收问题,可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海慧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铝业及氟化工技术研发、投资咨询、工程设计、生产线改造为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核心人员为曾在铝产业有着几十年经验的从业者,以及参与国家“十三五”氟化工规划编制的氟化工行业专家。在该公司前瞻性地看到了这一问题后,通过近十年的试验、研究、论证,在全面、系统、深入调研国内外铝灰处置方法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跨界铝业和氟化工两行业的独特优势,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铝灰“零”排放综合利用工艺,并实现了二次铝灰处理后返电解槽万吨级中试线投运。
 
  该条二次铝灰再生中试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除去铝灰中的氨、钾、钙等返电解槽有害成分,同时保留了该保留的氧化铝和电解质,且氧化铝和电解质的混合物无需分开;可消除装置氢气爆炸等隐患,确保装置的安全,利用物料放热反应原理,省去了外加热,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利用化学反应浓度梯度,实现了装置水的“零”排放;经对精炼剂、打渣剂等改良处理后,该装置既可处理电解铝的二次铝灰,亦可处理铝加工及再生铝加工的二次铝灰。同时,该生产线的主产品为再生电解料,副产品为环保产品,无固体废物产出,实现了铝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今天,以二次铝灰处理后返电解槽万吨级中试线投运为标志,二次铝灰“零”排放技术必将以它独特的优势助推中国乃至世界铝工业的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迈向新高度。(焦占忠)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突破二氧化碳分离膜技术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邵路课题组在二氧化碳分离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分离,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2017-03-22
  • 我国深度除尘技术再获新突破

    近日,由湖南省楚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兰金涡流微湿电除尘除雾器”科技成果评价会暨新闻发布会在河南荥阳举行,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在我国深化除尘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深度除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04-11
  • 航天科工成功攻克人工关节新材料检测技术

    为实现对该类型人工关节的质量把控,推动无损检测民品技术的发展,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1所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了该产品的检测技术,并制定了检测技术规范及标准。
    2017-04-12
  • 巴陵石化突破酯化法生产环己酮关键技术

    近日,中国石化召开20万吨 年酯化法生产环己酮技术工业应用论证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全流程为全球首创,历经小试、模式、工艺包开发及技术工业化放大论证,已具备工业化条件,是一种绿色环己酮生产技术
    2017-04-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